“入此门者,当放弃一切希望……” 是刻在地狱之门上方的不祥之辞, 对开始堕入地狱的但丁 预示着阴凶之讯, 尽管气氛骇人, 这行谶言却辟启了可谓 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 一场人神共存的史诗之旅。 若要获得仁慈的救赎, 但丁必先穿度地狱。 这酷滥的景象便是《地狱篇》的设定。 十四世纪,由但丁 · 阿利吉耶里 所作的叙事诗分为三篇, 《地狱篇》正为其一。 但丁让自己担任主角, 他不断深入地狱的严渊, 目睹九层地狱中, 每一层独有的暴戾惩罚。 他开始行迳层层地狱,从灵薄狱 到贪色、饕餮、贪婪、愤怒、 异教、强暴、欺诈, 一直到惨怖的第九层:背叛。 在那,罪人被囚于撒旦自己的监视下。 随后的《炼狱》与《天堂》二篇 继续叙述但丁的历程, 他身登炼狱山, 飞升九重天。 这三部曲历时十年撰著, 一起构成了《神曲》—— 对灵魂通往上帝之路 刻画了寓言式的幻想。 不过但丁的《神曲》 不仅仅是一则宗教寓言, 还是对意大利政坛的智讽与苛评。 但丁是来自佛罗伦萨的士兵和政客, 他虽然对神十分虔诚, 可依然常常批评罗马天主教会。 他特别反感教会任人唯亲, 并买卖诸如赎罪之类圣职的猖獗行为。 这些恶习让许多团体从中渔利, 但谁也不比教皇派黑党 更支持这些败俗, 这是一个政治和宗教的派别, 以扩大教皇的政治影响为目的。 但丁是教皇派白党的成员, 他相信佛罗伦萨需要 更多自由,而非教会影响。 作为白党的公众代表, 但丁经常公然反对教皇的权柄, 直到 1302 年,黑党势力壮大后, 他从佛罗伦萨被驱逐出境。 然而终生的放逐未能让他就此沉默, 反倒促使他写出最为杰出的批判。 包羞忍辱的作者不再企望回迁, 他大肆发表自己对 教会和意大利社会的不满。 但丁用意大利文书写《神曲》 以别于智识阶级所用的拉丁文, 这让他的政治苛评 通俗易懂、易于流传。 在《地狱篇》的愤怒狱中, 但丁迫切地见证罪囚 将黑党分子 菲力普 · 阿根提的身体肢解。 在欺诈狱中, 他同一神秘的罪人交谈, 那人在最灼热的火焰中焚炙, 但丁发现此人是教皇尼古拉三世, 教皇告诉但丁, 他的两位继承者 由于受赇并贩卖圣职 死后会接替他在地狱的位子。 尽管《地狱篇》的意象 凄凉且时而残暴, 《神曲》却还是部爱情故事。 即便但丁已和佛罗伦萨 一个权势家族的千金订了婚, 他却从九岁时 就单恋着另一名女子: 贝阿特丽切 · 波尔蒂纳里。 虽据说只相遇过两次, 她却成了但丁终身的婉恋, 成为他诸多作品的灵感与主题。 也正是贝阿特丽切 使他勇敢踏上这趟深入地狱九渊、 乘凌炼狱山顶的旅途。 她被描绘为一位强大且神圣的人物, 引领但丁游历《天堂》的九重天, 一直到和上帝面对面。 出版后的数世纪, 《神曲》围绕爱、罪、救赎的主题 受诸多艺术家喜爱, 从奥古斯特 · 罗丹、萨尔瓦多 · 达利 到埃兹拉 · 庞德、尼尔 · 盖曼。 而在 2008 年,佛罗伦萨 销免了但丁旧时的驱逐令, 诗人本人也终于 获得了迟到的尘世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