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呢個病
發現咗超過一個世紀
我哋到而家都未知道
呢個病嘅成因
佢亦都係當今最被誤解
同污名化嘅疾病之一
咁我哋嚟講解吓已知嘅⋯⋯
症狀、病因同治療
思覺失調被認為係一種症候群
亦即係佢包含類近嘅失常症狀
睇落去相似
但係成因各有不同
每個有思覺失調嘅人
都有唔同嘅症狀
而最初的病徵好難察覺到⋯⋯
輕微人格轉變、易怒
或者慢慢畀唔尋常嘅想法侵占
病人通常喺精神錯亂
開始發作時候確診
男性通常喺青少年到二十零歲確診
而女性就通常喺二十尾三十頭確診
第一次精神錯亂發作嘅時候
病人可能會有妄想同幻覺
同錯亂嘅言行舉止
呢啲叫正性症狀
即係思覺失調症患者先會有
普通人就唔會
坊間常見嘅錯誤觀念
就係有思覺失調嘅人
有多重人格
但實際上呢啲症狀係
思維被打斷嘅表現
而唔係另一個人格出現咗
思覺失調亦都有負性症狀
呢類思覺失調患者
會缺失或降低原有能力
例如幹勁、情緒表達,語言能力
患者都可能有認知障礙,
例如集中唔到注意力
記性差、選擇困難
咁,係咩嘢導致思覺失調呢?
成因好大機會唔只一個
而係包含基因同環境因素等
導致呢個病嘅產生
喺所有精神疾病中
思覺失調同基因嘅關係最大
雖然得一成嘅人患上思覺失調
但係思覺失調患者嘅
細路同兄弟姊妹
發病率比其他人高十倍
如果同卵雙生嘅雙胞胎
其中一個有思覺失調
另外一個就有四成嘅機會患病
通常思覺失調患者嘅直系親人
都會有輕微嘅相關病徵
但係未嚴重到需要治療
而家幾乎可以肯定
多基因同呢個病息息相關
但我哋仲未知道
係邊種同幾多基因
環境因素
例如嬰兒時期接觸到某啲病毒
可能會增加大咗
患思覺失調嘅機會
而服用某啲藥物
包括大麻
都有機會導致高風險人士發病
每個人對呢啲因素
嘅反應都唔同
對低基因風險嘅人嚟講
無論佢哋接觸幾多
環境風險因素
都唔會患上思覺失調
而高風險人士
些微嘅環境轉變
都可能會令到佢哋發病
研究人員透過用嚟
治療思覺失調嘅抗精神病藥物
反追蹤呢個病
影響腦裡面邊個部位
傳統嘅抗精神病藥物
可以阻隔多巴胺受體
對於有正性症狀嘅病人好有效
因為正性症狀通常都係
腦裡面某啲通道分泌太多多巴胺
但係呢類藥物就有可能
令負性症狀更嚴重
研究發現
思覺失調嘅負性症狀
可能同大腦某啲區域嘅
多巴胺含量太低有關
有啲思覺失調症患者會出現
神經組織流失嘅情況
我哋仲未清楚呢種神經萎縮
係呢個病而產生嘅後果
定係因為藥物壓制咗神經訊號傳遞
好彩嘅係
近幾代嘅抗精神病藥物
可以針對多種神經傳遞素
嚟解決呢啲問題
例如血清素加埋多巴胺
可以確定嘅係呢啲症狀
唔係由一個神經傳遞素引起
而且呢啲藥物會影響
大腦同身體嘅訊號傳遞,
藥物可能會引起其他副作用
例如體重增加
雖然有副作用
抗精神病藥物仍然十分有效
尤其係加埋其他介入治療
例如認知行為治療
雖然電療法只能夠
提供病人短暫嘅舒緩
但都開始被採用為有效療法
尤其係當其他療法對病人
都無效嘅時候
早期介入治療都非常重要
如果患上思覺失調而唔去求醫
過左一段時間之後
某啲精神錯亂可能就會
變咗病人人格嘅一部分
但因為思覺失調一路
被社會不解同標籤化
病人驚俾人歧視
而選擇唔去求醫
坊間誤以為思覺失調患者好危險
但實際上佢哋更有可能
係暴力嘅受害者
而唔係施害者
適當嘅治療可以幫助降低
因為思覺失調而產生嘅暴力傾向
所以教育大眾對病人
病人家屬同埋社區
可以幫助消除呢種恐懼
令病人能夠及早得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