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Consumer surplus introduction |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 | Microeconomics | Khan Academy

  • 0:00 - 0:04
    上一節我們考慮了 如何將需求曲線看作邊際效益曲線
  • 0:04 - 0:07
    對於任意銷售的商品量
  • 0:07 - 0:11
    曲線上一點顯示的是增量單位的邊際效益
  • 0:11 - 0:16
    這是第一單位的邊際效益
  • 0:16 - 0:18
    這是第二單位的邊際效益
  • 0:18 - 0:22
    理解方式不止一種 假設這裡考慮的是新車
  • 0:22 - 0:24
    也許你只銷售1單位 某人很想要它
  • 0:24 - 0:28
    對於他而言 第一單位的邊際效益是6萬美元
  • 0:28 - 0:32
    假設你想賣2單位
  • 0:32 - 0:34
    第二單位也許還是這個人買 但他說
  • 0:34 - 0:35
    我已經有了一輛車 獲得第二輛的效益只有5萬美元
  • 0:35 - 0:38
    只有價格達到5萬美元時 我才願意買這輛車
  • 0:38 - 0:42
    只有價格達到5萬美元時 我才願意買這輛車
  • 0:42 - 0:45
    也可能是另外一個人 他沒有第一個人那麽喜歡這輛車
  • 0:45 - 0:49
    5萬美元他才願意買這輛車
  • 0:49 - 0:54
    然後是第三個人 他沒有前兩個人那麽喜歡這輛車
  • 0:54 - 0:59
    他只願意出4萬美元買
  • 0:59 - 1:05
    我們可以看到 在某一點
  • 1:05 - 1:13
    出於某種原因 我們決定價格最終是3萬美元
  • 1:13 - 1:16
    當價格是3萬美元時
  • 1:16 - 1:20
    這是我們之前考慮某價格時賣出多少的觀點
  • 1:20 - 1:23
    實際發生的情況是 第四個人只有在這個價時才會買
  • 1:23 - 1:28
    實際發生的情況是 第四個人只有在這個價時才會買
  • 1:28 - 1:37
    他的邊際效益正好是3萬美元
  • 1:37 - 1:40
    他心想3萬美元的話我就願意買
  • 1:40 - 1:42
    否則我甯可拿3萬美元去買別的東西
  • 1:42 - 1:47
    這相當於是1美元換1美元
  • 1:47 - 1:51
    只有這樣他才正好願意換
  • 1:51 - 1:57
    很容易他就會倒向另一側
  • 1:57 - 2:00
    如果便宜一美分 他會覺得值
  • 2:00 - 2:03
    如果貴一美分 他會覺得不值
  • 2:03 - 2:10
    這個價格時 第四個人剛剛願意交易
  • 2:10 - 2:13
    這裡假設所有人的價格都一樣
  • 2:13 - 2:17
    以後我們會考慮價格不一樣的情況
  • 2:17 - 2:24
    如果假設所有價格都一樣
  • 2:24 - 2:27
    前面銷售的這些單位 售價低於其邊際效益
  • 2:27 - 2:31
    前面銷售的這些單位 售價低於其邊際效益
  • 2:31 - 2:33
    這還是那條需求曲線 只是現在我們將其看成邊際效益曲線
  • 2:33 - 2:38
    第一單位 本可以賣6萬美元
  • 2:38 - 2:41
    但這裡我們願意賣3萬
  • 2:41 - 2:44
    這裡 這是3萬美元 這裡30表示3萬
  • 2:44 - 2:52
    邊際效益比實際價格高3萬美元
  • 2:52 - 3:01
    市場從中獲得的邊際效益比價格高3萬美元
  • 3:01 - 3:08
    市場從中獲得的邊際效益比價格高3萬美元
  • 3:08 - 3:15
    第二單位的邊際效益比産品售價高2萬美元
  • 3:15 - 3:22
    第二單位的邊際效益比産品售價高2萬美元
  • 3:22 - 3:24
    第三單位的邊際效益比産品售價高1萬美元
  • 3:24 - 3:28
    或者可以這樣說 第一單位的消費者剩余是3萬美元
  • 3:28 - 3:31
    比起支付的價格 消費者獲得的效益要高3萬美元
  • 3:31 - 3:33
    比起支付的價格 消費者獲得的效益要高3萬美元
  • 3:33 - 3:43
    這裡消費者剩余是2萬美元
  • 3:43 - 3:45
    消費者獲得的效益 比自己支付的價格多2萬美元
  • 3:45 - 3:49
    這裡是1萬美元
  • 3:49 - 3:54
    而第四個消費者是中立的 邊際效益等於他所支付的
  • 3:54 - 3:59
    我們可以問 總消費者剩余是多少
  • 3:59 - 4:02
    或者可以這樣考慮
  • 4:02 - 4:08
    相比價格 消費者總共獲得了多少超額邊際效益
  • 4:08 - 4:11
    減去價格後 邊際效益還剩余多少
  • 4:11 - 4:14
    這裡 總消費者剩余是 第一單位的3萬美元
  • 4:14 - 4:17
    加第二單位的2萬美元
  • 4:17 - 4:20
    加第三單位的1萬美元
  • 4:20 - 4:23
    可見 這裡以3萬美元價格售出4單位的總消費者剩余是…
  • 4:23 - 4:27
    這裡賣的是車 不能賣分數輛 比如1.1輛
  • 4:27 - 4:31
    也許考慮均值時 可能會出現分數
  • 4:31 - 4:32
    但這裡假設是整數
  • 4:32 - 4:36
    這裡總消費者剩余是30+20+10 也就是6萬美元
  • 4:36 - 4:43
    這裡單位是千美元 所以這裡是6萬美元
  • 4:43 - 4:45
    每周 消費者會額外獲益6萬美元
  • 4:45 - 4:46
    至少從他們的感覺來看是如此
  • 4:46 - 4:49
    想想 這其實對銷售者而言並不理想
  • 4:49 - 4:52
    他們賣的價格比實際可能賣的價格要低
  • 4:52 - 4:55
    至少前幾輛車是如此
  • 4:55 - 4:59
    這是因爲根據我們的模型 所有車的價格都必須一樣
Title:
Consumer surplus introduction |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 | Microeconomics | Khan Academy
Description: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Khan Academy
Duration:
05:02

Chinese (Traditional, Taiwan) subtitles

Incomplet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