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學家如何槓上了化學產業
-
0:07 - 0:101958 年,瑞秋·卡森收到一封信,
-
0:10 - 0:13描述有些鳴鳥突然從枝頭上落下。
-
0:13 - 0:17寫信的人把這些鳥兒的死亡
歸咎於叫做 DDT 的殺蟲劑, -
0:17 - 0:20因為消滅害蟲的人員
在附近的濕地噴灑 DDT。 -
0:20 - 0:24有了這封信推一把,
卡森便開始調查 DDT。 -
0:24 - 0:28她先前就聽科學家和自然環境
保護主義者說過,他們擔心 -
0:28 - 0:31殺蟲劑的猖獗使用會威脅到
-
0:31 - 0:34魚類、鳥類,連人類都有可能。
-
0:34 - 0:37她在美國魚類和漁業
委員會工作多年, -
0:37 - 0:40她開始透過這些政府人脈做探詢。
-
0:40 - 0:45她問:「是什麼讓
春天的聲音沈寂了下來?」 -
0:46 - 0:51卡森把她的發現寫成出版於
1962 年的《寂靜的春天》一書。 -
0:51 - 0:54書中記錄了化學物質的誤用,
-
0:54 - 0:56及它們對大自然
和人類健康造成的傷害。 -
0:56 - 1:01《寂靜的春天》馬上就引發了
喝采和激烈的異議—— -
1:01 - 1:04還有對作者的惡意人身攻擊。
-
1:04 - 1:10這位舉止溫和的生物學家及作家
怎麼會點燃如此的爭議? -
1:10 - 1:14卡森剛進入職場時,
是個很辛勤的研究生, -
1:14 - 1:17她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讀生物,
-
1:17 - 1:19也要兼顧她的工讀工作。
-
1:19 - 1:22但,她仍然得在完成
博士學位之前就離開學校, -
1:22 - 1:25扶養生病的父親和姐姐。
-
1:25 - 1:28卡森在魚類和漁業委員會
找到工讀的工作, -
1:28 - 1:32為一個海洋生物廣播節目寫作。
-
1:32 - 1:36她有能力寫出吸引一般大眾的素材,
-
1:36 - 1:39讓她的主管印象深刻,
於是在 1936 年, -
1:39 - 1:43她成了第二位被該委員會
僱用為全職的女性。 -
1:43 - 1:481941 年,她出版了三本
關於海洋的書籍中的第一本, -
1:48 - 1:52將科學和水底世界的
抒情冥想結合。 -
1:52 - 1:56這些探索和廣大的觀眾群產生共鳴。
-
1:57 - 2:00在《寂靜的春天》中,
卡森將她的注意力 -
2:00 - 2:03轉向人類行為
對大自然平衡的威脅。 -
2:04 - 2:07DDT 的原始用途是在二次大戰中
-
2:07 - 2:09保護作物不受昆蟲侵害,
-
2:09 - 2:12並保護士兵不會得到
昆蟲傳染的疾病。 -
2:12 - 2:16戰後,定期會將 DDT
噴灑在大片的草地上, -
2:16 - 2:20以對付害蟲,通常都會
產生未預見的結果。 -
2:20 - 2:23在美國南部有人嘗試
用這種方式消滅火蟻, -
2:23 - 2:28結果不分青紅皂白地殺死野生動物,
反而火蟻沒受什麼影響。 -
2:29 - 2:31儘管有這事件及其他不幸的事故,
-
2:31 - 2:37美國農業部以及化學公司
讚揚 DDT 的益處。 -
2:37 - 2:41相關的規制很少,大眾也沒怎麼
意識到 DDT 的潛在傷害。 -
2:41 - 2:44但卡森證明了過度使用化學物質
-
2:44 - 2:47會導致抗藥性物種的演化——
-
2:47 - 2:52這個結果就會鼓勵開發
更致命的化學物質。 -
2:52 - 2:54因為 DDT 不會溶於水,
-
2:54 - 2:59她主張 DDT 會隨時間
不斷累積在環境中、 -
2:59 - 3:03昆蟲的身體中、
食用這些昆蟲的動物組織中, -
3:03 - 3:05最終也會到人體中。
-
3:05 - 3:10她指出,暴露在 DDT 下
可能會改變基因結構, -
3:10 - 3:13不知道會對未來世代造成什麼後果。
-
3:14 - 3:17《寂靜的春天》造成了
爆炸性的反應。 -
3:17 - 3:19對許多人而言,該書是在呼籲
-
3:19 - 3:23要管制可能造成災難性傷害的物質。
-
3:23 - 3:27其他人則持反對意見,認為
卡森沒有提到 DDT 的角色: -
3:27 - 3:30控制昆蟲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
-
3:30 - 3:35前農業部長以斯拉·塔夫脫·本森質問:
-
3:35 - 3:38「為什麼一個沒有孩子的老處女
-
3:38 - 3:40會如此關心遺傳學?」
-
3:41 - 3:45還以「可能是共產黨」
為理由辭退了卡森。 -
3:45 - 3:50一間殺蟲劑製造商的律師
暗示卡森及她的支持者 -
3:50 - 3:52是「惡意的影響」,
-
3:52 - 3:55目的在將這些事業
描繪為「不道德的」。 -
3:56 - 3:59在現實中,卡森把焦點
放在化學物質的危險上, -
3:59 - 4:04因為這些危險尚未廣為人知,
但優點卻被大肆宣傳。 -
4:04 - 4:06她反對認為人類應該/能夠控制
-
4:06 - 4:09大自然的這個普遍信念。
-
4:09 - 4:12反之,她挑戰大家能否
-
4:12 - 4:16「掌控好自己,而不是掌控大自然。」
-
4:17 - 4:20卡森於 1964 年因為癌症過世,
-
4:20 - 4:24那是《寂靜的春天》出版後兩年。
-
4:24 - 4:29她的著作激勵了
一個世代的環境活動家。 -
4:29 - 4:321969 年,在環保人士的壓力之下,
-
4:32 - 4:36國會通過了國家環境政策法,
-
4:36 - 4:42要求聯邦機關要評估
其行為對環境帶來的衝擊。 -
4:42 - 4:44為了執行該法案,尼克森總統
-
4:44 - 4:47成立了國家環境保護局。
-
4:47 - 4:491972 年,
-
4:49 - 4:53國家環境保護局針對
DDT 的使用頒佈了部分禁令。 -
4:54 - 4:55即使在死後很長一段時間,
-
4:55 - 5:01瑞秋·卡森繼續通過
寫作的持久影響力擁護自然。
- Title:
- 一位科學家如何槓上了化學產業
- Speaker:
- 馬克.萊托
- Description:
-
1958年,瑞秋·卡森收到了一封信,信上描述鳴鳥因為殺蟲劑 DDT 而死,之後,卡森便開始調查化學物質的誤用以及對大自然的傷害。卡森把她的發現寫成《寂靜的春天》一書,在 1962 年出版。該書馬上就引發喝采和激烈的異議。這位舉止溫和的生物學家及作家怎麼會點燃如此的爭議?馬克.萊托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完整課程連結:https://ed.ted.com/lessons/how-one-scientist-took-on-the-chemical-industry-mark-lytle
課程設計:馬克.萊托
導演:愛洛伊絲·朵珊·瑞奇特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Ed
- Duration:
- 05:03
![]() |
Helen Ch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one scientist took on the chemical industry | |
![]() |
Helen Chang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one scientist took on the chemical industry | |
![]() |
Helen Ch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one scientist took on the chemical industry | |
![]() |
Helen Chang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one scientist took on the chemical industry | |
![]() |
Helen Ch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one scientist took on the chemical industry | |
![]() |
Helen Chang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one scientist took on the chemical industry | |
![]() |
Lilian Chi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one scientist took on the chemical industry | |
![]() |
Lilian Chiu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How one scientist took on the chemical indus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