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如何根據機器更有效地管理時間——布萊恩克里斯汀

  • 0:14 - 0:16
    1997 年夏天,
  • 0:16 - 0:21
    美國太空總署的拓荒者號
    太空船登陸火星表面,
  • 0:21 - 0:25
    並開始將既驚人又具代表性的
    影像傳回地球。
  • 0:25 - 0:28
    但幾天後,發生了嚴重的問題。
  • 0:28 - 0:30
    傳輸中止了。
  • 0:30 - 0:34
    實際上,是拓荒者號拖延了:
  • 0:34 - 0:39
    它忙到沒有餘裕,
    卻沒完成它最重要的工作。
  • 0:39 - 0:41
    怎麼回事?
  • 0:41 - 0:45
    結果發現,是它的
    排程器發生程式錯誤。
  • 0:45 - 0:48
    每種作業系統都有
    一個所謂的排程器,
  • 0:48 - 0:53
    它會告訴中央處理器,每個任務
    還要做多久就要切換到下一個,
  • 0:53 - 0:54
    以及下一個任務是什麼。
  • 0:54 - 0:59
    做對了,電腦就能
    在各個職責間流暢地轉換,
  • 0:59 - 1:02
    會產生好像所有事情
    都是在同時進行的假相。
  • 1:02 - 1:06
    但我們都知道出差錯時
    會發生什麼事。
  • 1:06 - 1:10
    如果無法給我們別的,
    這也至少能給我們一點慰藉。
  • 1:10 - 1:14
    即使是電腦有時也會不知所措。
  • 1:14 - 1:17
    也許,去學習關於排程的電腦科學
  • 1:17 - 1:21
    能讓我們稍微了解
    人類面臨的時間困難。
  • 1:21 - 1:26
    最先的洞察之一是,
    你花在將工作排優先順序的時間,
  • 1:26 - 1:29
    其實就是你沒有花在
    做那些工作的時間。
  • 1:29 - 1:33
    例如,當你查看收件夾時,
    你快速掃過所有訊息,
  • 1:33 - 1:35
    選擇出哪個是最重要的。
  • 1:35 - 1:38
    處理完那封信後,就再重覆一次。
  • 1:38 - 1:40
    似乎合理,但其實有個問題。
  • 1:40 - 1:44
    這就是大家所知的
    平方時間演算法。
  • 1:44 - 1:49
    若收件夾中的信變兩倍,
    掃過的時間也會變兩倍,
  • 1:49 - 1:52
    你要處理的數量也是兩倍!
  • 1:52 - 1:55
    那就表示工作時間變成四倍。
  • 1:55 - 1:58
    作業系統 Linux 的程式設計師
  • 1:58 - 2:01
    在 2003 年遇過一個類似的問題。
  • 2:01 - 2:06
    Linux 會根據重要性,
    把所有的任務排序,
  • 2:06 - 2:10
    有時將任務排序的時間
    還多於執行任務的時間。
  • 2:10 - 2:15
    程式設計師有一個有違直覺的解決
    方案,就是把這完整的排序換掉,
  • 2:15 - 2:18
    換成數量有限的優先順序「桶子」。
  • 2:18 - 2:21
    這個系統無法很精準地
    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
  • 2:21 - 2:26
    但補嘗方式是
    花更多時間創造進展。
  • 2:26 - 2:31
    回到電子郵件的例子,
    堅持一定要先處理最重要的信,
  • 2:31 - 2:33
    可能會造成大潰敗。
  • 2:33 - 2:36
    一起床看到收件夾中的
    信件比平常滿三倍,
  • 2:36 - 2:39
    可能要用九倍時間去清理。
  • 2:39 - 2:44
    如果你以時間先後來回覆,
    或甚至隨機回覆,可能都更好!
  • 2:44 - 2:48
    另人驚訝的是,有時不要
    依完美的順序來做事,
  • 2:48 - 2:51
    反而是把事做完的關鍵。
  • 2:51 - 2:54
    另一項來自電腦排程的洞察
  • 2:54 - 2:59
    和現代生活最普遍的
    特徵之一有關:插斷。
  • 2:59 - 3:02
    當電腦從一個任務
    換到另一個任務時,
  • 3:02 - 3:05
    它得要去做所謂的內容轉換,
  • 3:05 - 3:07
    標記它在一項任務中的位置,
  • 3:07 - 3:11
    把舊資料從它的記憶體移出,
    再把新資料移入。
  • 3:11 - 3:14
    這每一個動作都有成本。
  • 3:14 - 3:18
    這裡洞察到的重點是,
    在生產力和反應力之間
  • 3:18 - 3:20
    必須要做出根本的取捨。
  • 3:20 - 3:24
    要把重要的工作搞定,
    就表示要把內容轉換減到最低。
  • 3:24 - 3:29
    但反應力高意味著
    只要有事發生時就要馬上反應。
  • 3:29 - 3:32
    這兩條原則在根本上
    就處於緊張關係。
  • 3:32 - 3:35
    了解這種緊張關係,讓我們可以
  • 3:35 - 3:38
    決定我們想要如何取得平衡。
  • 3:38 - 3:42
    最明顯的解決方案就是
    把「插斷」減到最低。
  • 3:42 - 3:45
    比較不明顯的解決方案
    是將它們分組。
  • 3:45 - 3:49
    如果沒有通知或電子郵件緊急到
  • 3:49 - 3:52
    需要在比如一小時之內回應,
  • 3:52 - 3:57
    那麼你就應該一小時
    檢查一次即可。不用更頻繁。
  • 3:57 - 4:02
    在電腦科學中,這個想法
    有個名字,叫插斷聯合。
  • 4:02 - 4:05
    不是在事情發生時就處理它——
  • 4:05 - 4:06
    喔,滑鼠動了嗎?
  • 4:06 - 4:07
    有按鍵被按下了?
  • 4:07 - 4:09
    檔案下載進度更多了?——
  • 4:09 - 4:12
    系統會把這些插斷做分組,
  • 4:12 - 4:15
    分組的依據是
    這些工作還能等多久。
  • 4:15 - 4:18
    2013 年,插斷聯合
  • 4:18 - 4:22
    讓筆記型電腦的電池壽命
    有相當大的改善。
  • 4:22 - 4:27
    因為,推延插斷讓系統能夠
    一次一起檢查所有要檢查的東西,
  • 4:27 - 4:31
    然後很快再重新進入
    低用電的狀態。
  • 4:31 - 4:33
    電腦是這樣,我們做事也一樣。
  • 4:33 - 4:36
    也許採用類似的方法,
  • 4:36 - 4:39
    可能可以讓我們的使用者
    重新取得我們的注意力,
  • 4:39 - 4:45
    讓我們能夠取回在現代生活當中
    非常稀有的東西之一:休息。
Title:
如何根據機器更有效地管理時間——布萊恩克里斯汀
Speaker:
Brian Christian
Description:

人類和電腦有一點很像,就是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把事情做完。在過去約五十年間,電腦科學家發現了很多有效管理時間的好策略,而且對於什麼地方可能會出錯可說是經驗老道。布萊恩克里斯汀分享了我們可以如何運用這些洞見,來好好發揮我們的人生。

完整課程:https://ed.ted.com/lessons/how-to-manage-your-time-more-effectively-according-to-machines-brian-christian
課程:布萊恩克里斯
動畫:Adriatic Animation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10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