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氣候變遷:地球巨大的俄羅斯方塊遊戲 - Joss Fong

  • 0:07 - 0:08
    要了解氣候變遷
  • 0:08 - 0:10
    想想「俄羅斯方塊」
  • 0:10 - 0:14
    自古以來,地球一直用
    「碳方塊」來玩這個遊戲
  • 0:14 - 0:17
    碳方塊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入大氣
  • 0:17 - 0:19
    它們來自火山、腐爛的植物
  • 0:19 - 0:21
    會呼吸的生物
  • 0:21 - 0:22
    以及海洋表面
  • 0:22 - 0:26
    而碳方塊離開大氣的方式
    則是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
  • 0:26 - 0:28
    被海洋吸收
  • 0:28 - 0:30
    或是被儲存在土壤或沈積物中
  • 0:30 - 0:32
    這個類似俄羅斯方塊遊戲
    的過程稱為碳循環
  • 0:32 - 0:35
    是地球中生命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環
  • 0:35 - 0:37
    那碳和天氣有何關係?
  • 0:37 - 0:39
    當二氧化碳在空氣中
  • 0:39 - 0:41
    等著被再次吸收時
  • 0:41 - 0:42
    它會阻隔一部分
  • 0:42 - 0:45
    原本會溢散到外空中的太陽熱能
  • 0:45 - 0:48
    因此二氧化碳被稱為溫室氣體
  • 0:48 - 0:50
    它會產生許多暖空氣
  • 0:50 - 0:51
    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
  • 0:51 - 0:54
    能避免地球像火星一樣結凍
  • 0:54 - 0:58
    越多等著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方塊
    漂浮在大氣中
  • 0:58 - 1:00
    地球就會越溫暖
  • 1:00 - 1:02
    雖然大氣中的碳含量
  • 1:02 - 1:05
    在經過冰河時期與隕石撞擊後有改變
  • 1:05 - 1:09
    在過去八千年來
    我們所知的穩定氣候已成形
  • 1:09 - 1:12
    讓人類能在此生生不息
  • 1:12 - 1:14
    但是大約兩百年前
  • 1:14 - 1:18
    我們開始挖出儲存在
    土壤中許久的古老碳
  • 1:18 - 1:21
    這些石化燃料、煤礦和天然氣
  • 1:21 - 1:24
    都是來自人類出現前就死亡許久
  • 1:24 - 1:27
    埋葬在土裡的植物和動物殘骸
  • 1:27 - 1:29
    儲存於其中的能源
  • 1:29 - 1:32
    能為工廠、汽車和發電廠提供動力
  • 1:32 - 1:37
    但是燃燒這些能源也會
    在地球的俄羅斯方塊遊戲中
    注入新的碳方塊
  • 1:37 - 1:40
    同時,我們為了農業而剷除森林
  • 1:40 - 1:43
    也削弱了地球移除方塊的能力
  • 1:43 - 1:47
    從 1750 年開始,大氣中的碳含量
  • 1:47 - 1:49
    已增加了 40%
  • 1:49 - 1:51
    而且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
  • 1:51 - 1:54
    就像俄羅斯方塊
    當方塊疊得越高
  • 1:54 - 1:57
    就越難恢復穩定
  • 1:57 - 1:59
    大氣中多餘的二氧化碳
  • 1:59 - 2:01
    加速溫室效應
  • 2:01 - 2:03
    透過困住更多地表上的熱氣
  • 2:03 - 2:06
    造成極地冰冠融化
  • 2:06 - 2:09
    然而冰層融化得越多
    它們能反射的陽光就越少
  • 2:09 - 2:12
    讓海洋暖化更加快速
  • 2:12 - 2:16
    海平面上升
    沿岸居民受到水災威脅
  • 2:16 - 2:18
    自然生態系統瓦解
  • 2:18 - 2:21
    極端氣候的情況與日俱增
  • 2:21 - 2:25
    氣候變遷會以不同方式
    影響世界各地的人類
  • 2:25 - 2:29
    但是最終,那是一場
    我們都深受其影響的遊戲
  • 2:29 - 2:30
    而和俄羅斯方塊不同的是
  • 2:30 - 2:32
    我們沒有機會重新來過
Title:
氣候變遷:地球巨大的俄羅斯方塊遊戲 - Joss Fong
Description:

觀看完整課程:http://ed.ted.com/lessons/climate-change-earth-s-giant-game-of-tetris-joss-fong

有一場全球規模的俄羅斯方塊遊戲正在上演:遊樂場在地球,所有那些煩人、堆積如山的方塊都是二氧化碳。當我們為了提供汽車、工廠和發電廠動力而燃燒石化燃料時,溫室氣體會堆積得越來越快。Joss Fong 描繪了超載的二氧化碳如何導致氣候變化,並提醒我們,有別於魔術方塊,我們沒有機會重頭來過。

授課:Joss Fong
動畫:Provincia Studio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2:49
  • 拜託一下 會不會太誇張了一點 翻譯者您知道tetris是什麼嗎?? 是俄羅斯方塊 不是魔術方塊好嗎==這兩個是有極大差距的 另外 atmosphere 是大氣 裡面不該翻成大氣層 您知道什麼是大氣層嗎?? 還有一句你完全翻譯成相反的意思 最後最誇張的一點是 您有沒有發現您根本就翻錯行了==
    你有一具跳行 然後所有接下來的句子全部順延一行 最後講者都講完畫了你字幕還在跑==

    Calvin 5.7.2014

  • Calvin, 謝謝你的指正,太直覺反應,所以直接把俄羅斯方塊譯成成魔術方塊,完全沒注意到錯了,真是太蠢了,還好有你 review 幫我修正過來了,非常感激。跳行的問題是我的疏忽,下次你可以直接退我貨,我很樂意自己修改,早知道的話就不會麻煩審閱做苦工了。辛苦了,非常感謝!

  • Calvin,針對以下部分麻煩你再確認:
    一、關於 atmosphere:
    1. 以字面來說,atmosphere 可以譯成大氣或大氣層。
    2. 以意義來說,要選擇用大氣還是大氣層?我查到的資料是「大氣層所含的物質以氣體為主,有氮、氧、氬、二氧化碳、水氣、臭氧等,另外還包括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和液體雜質。」「地球的大氣層主要由生活在其中生物產生的副產品來改造。地球大氣層包含大約(以摩爾容量/體積計算)78.08%的氮和20.95%的氧,數量易變(平均為0.247%,全球大氣研究中心)的水蒸氣、0.93%的氬、0.038%的二氧化碳,和微蹤的氫、氦以及其他的"惰性氣體"(揮發氣體的汙染)。」

    因此看起來大氣層是整個空間的概念,而大氣則是這些氣體的總稱,在文中我想還是比較適合用大氣層。不知道我這樣的看法是否有誤?麻煩你再指正。

    二、贅字:
    0:17 多了一個「來自」
    0:35 多了一個「碳」
    1:37 多了一個「了」

    三、標題與簡介的部分沒改到。

  • 您好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您 我最近剛在考大學哈哈
    關於所謂"大氣"與"大氣層" 此二單詞的詮釋 看完您的解釋後 我大概理解您的意思 不過根據我所學 如果我記的沒有錯的話 地球上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氣體是集中在海拔20公里以下 而我們所謂的"大氣層"應該是在海拔大概20~30公里處 那裏大概占了五個百分比以下的大氣重量 而我們的二氧化碳 並不會只是因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比重提高了 所以暖化現象加劇 因為大氣層對於除了臭氧外 其他氣體在整個大氣中所佔的比例可為無足輕重 反之 當整個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比重都提升了 那情況就不一樣囉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 不知道您怎麼看?

  • 您好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您 我最近剛在考大學哈哈
    關於所謂"大氣"與"大氣層" 此二單詞的詮釋 看完您的解釋後 我大概理解您的意思 不過根據我所學 如果我記的沒有錯的話 地球上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氣體是集中在海拔20公里以下 而我們所謂的"大氣層"應該是在海拔大概20~30公里處 那裏大概占了五個百分比以下的大氣重量 而我們的二氧化碳 並不會只是因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比重提高了 所以暖化現象加劇 因為大氣層對於除了臭氧外 其他氣體在整個大氣中所佔的比例可為無足輕重 反之 當整個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比重都提升了 那情況就不一樣囉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 不知道您怎麼看?

  • 您好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您 我最近剛在考大學哈哈
    關於所謂"大氣"與"大氣層" 此二單詞的詮釋 看完您的解釋後 我大概理解您的意思 不過根據我所學 如果我記的沒有錯的話 地球上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氣體是集中在海拔20公里以下 而我們所謂的"大氣層"應該是在海拔大概20~30公里處 那裏大概占了五個百分比以下的大氣重量 而我們的二氧化碳 並不會只是因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比重提高了 所以暖化現象加劇 因為大氣層對於除了臭氧外 其他氣體在整個大氣中所佔的比例可為無足輕重 反之 當整個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比重都提升了 那情況就不一樣囉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 不知道您怎麼看?

  • 您好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您 我最近剛在考大學哈哈
    關於所謂"大氣"與"大氣層" 此二單詞的詮釋 看完您的解釋後 我大概理解您的意思 不過根據我所學 如果我記的沒有錯的話 地球上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氣體是集中在海拔20公里以下 而我們所謂的"大氣層"應該是在海拔大概20~30公里處 那裏大概占了五個百分比以下的大氣重量 而我們的二氧化碳 並不會只是因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比重提高了 所以暖化現象加劇 因為大氣層對於除了臭氧外 其他氣體在整個大氣中所佔的比例可為無足輕重 反之 當整個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比重都提升了 那情況就不一樣囉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 不知道您怎麼看?

  • 您好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您 我最近剛在考大學哈哈
    關於所謂"大氣"與"大氣層" 此二單詞的詮釋 看完您的解釋後 我大概理解您的意思 不過根據我所學 如果我記的沒有錯的話 地球上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氣體是集中在海拔20公里以下 而我們所謂的"大氣層"應該是在海拔大概20~30公里處 那裏大概占了五個百分比以下的大氣重量 而我們的二氧化碳 並不會只是因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比重提高了 所以暖化現象加劇 因為大氣層對於除了臭氧外 其他氣體在整個大氣中所佔的比例可為無足輕重 反之 當整個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比重都提升了 那情況就不一樣囉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 不知道您怎麼看?

  • 您好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您 我最近剛在考大學哈哈
    關於所謂"大氣"與"大氣層" 此二單詞的詮釋 看完您的解釋後 我大概理解您的意思 不過根據我所學 如果我記的沒有錯的話 地球上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氣體是集中在海拔20公里以下 而我們所謂的"大氣層"應該是在海拔大概20~30公里處 那裏大概占了五個百分比以下的大氣重量 而我們的二氧化碳 並不會只是因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比重提高了 所以暖化現象加劇 因為大氣層對於除了臭氧外 其他氣體在整個大氣中所佔的比例可為無足輕重 反之 當整個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比重都提升了 那情況就不一樣囉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 不知道您怎麼看?

  • 您好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您 我最近剛在考大學哈哈
    關於所謂"大氣"與"大氣層" 此二單詞的詮釋 看完您的解釋後 我大概理解您的意思 不過根據我所學 如果我記的沒有錯的話 地球上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氣體是集中在海拔20公里以下 而我們所謂的"大氣層"應該是在海拔大概20~30公里處 那裏大概占了五個百分比以下的大氣重量 而我們的二氧化碳 並不會只是因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比重提高了 所以暖化現象加劇 因為大氣層對於除了臭氧外 其他氣體在整個大氣中所佔的比例可為無足輕重 反之 當整個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比重都提升了 那情況就不一樣囉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 不知道您怎麼看?

  • Calvin,
    針對你所修改的部分,有幾點麻煩你再確認,謝謝。

    description 有未修改到的 Tetris

    0:14、0:22 They 指的是上一行末的「blocks of carbon」而非單指「carbon」。
    0:17 「來自」出現兩次。
    0:22 「atmosphere」沒譯到。
    0:32 「是地球中生命生存『的』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刪除第一個「的」會更加通順。
    0:42 請解釋「溢散回」?
    0:45-48 「這就是為什麼」等於「因此」,字幕力求精簡,選用字數少的詞較合適。
    0:54 講者以俄羅斯方塊來解釋氣候變遷是這則影片的宗旨,因此文中所述「carbon dioxide blocks」、「cleared」,應如實呈現「二氧化碳方塊」、「消除」。
    1:40 多了一個「了」。

  • 瞭解 今天回家後我會立刻處理的 感謝您的用心回復 之前我是錯怪您了哈哈 我第一眼看到魔術方塊我就認為您不是用心在翻譯的 這點是我錯怪您了 在這邊我跟您道個歉:)

  • 您好 關於您所指出的錯誤我都以更正囉 另外我所指溢散是說在沒有任何因素阻撓時 因為宇宙的背景溫度較低 因此地球的溫度應該會與宇宙發生熱平衡的現象 而在解釋熱量離開地球得這個現象 我將它稱為溢散

    另外關於 "那就是為什麼"與"因此" 我想是不一樣的 就像在英文來說好了 如果兩個一樣的話 為何講者要用 that's why而不是用 thus呢? 我認為因此是在綜合前面的言論 最後發表自己的結論時用的 而that's why 則是用在解是一個現象等等

    謝謝

  • 您好 關於您所指出的錯誤我都以更正囉 另外我所指溢散是說在沒有任何因素阻撓時 因為宇宙的背景溫度較低 因此地球的溫度應該會與宇宙發生熱平衡的現象 而在解釋熱量離開地球得這個現象 我將它稱為溢散

    另外關於 "那就是為什麼"與"因此" 我想是不一樣的 就像在英文來說好了 如果兩個一樣的話 為何講者要用 that's why而不是用 thus呢? 我認為因此是在綜合前面的言論 最後發表自己的結論時用的 而that's why 則是用在解是一個現象等等

    謝謝

  • When that carbon dioxide is in the air, waiting to be reabsorbed, it traps a portion of the sun's heat, which would otherwise escape to space.
    原譯:當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等著被再次吸收時,它會阻隔一部分原本會消散在外空中的太陽熱能。
    更改:當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等著被再次吸收時,它會困住一部分原本會溢散回外空中的太陽熱能。

    1. trap 與 escape 要選擇用什麼詞來翻譯,需先了解文意,也就是「溫室效應」、「二氧化碳」與「陽光」之間的關係:

    「溫室效應:抵達地球表面的陽光經地表反射後波長較長,會被二氧化碳等氣體阻擋,不容易散失於大氣外,以致地球上的溫度逐年增高。(http://e-info.org.tw/column/eccpda/2004/ec04052501.htm)」

    因此,不管有沒有溫室效應,二氧化碳都有一個功能,就是防止反射的陽光離開地球。

    2. trap:
    trap: To prevent from escaping or getting free (http://www.thefreedictionary.com/trap)
    困住:陷在艱難的環境中,無法解脫。(請參考教育部電子辭典)
    阻隔:阻礙、隔絕。

    綜合以上資料,取其中文與英文之意,因為「困住」有負面涵意,而陽光沒有被迫要留在地球上,只是被擋住了,所以使用「阻隔」較恰當。

    3. escape:
    關於「溢散回」,問題在於「溢散」與「回」之間的關連。「溢」有「充滿、過度」之意,既然是滿出來,就不會有「回」之意。另外在天空中的陽光也沒有「滿或過度」之意,因此用「溢」與「回」都不恰當。

    ------------------------

    不管在任何語言中,每一個字詞都有許多相似或同義字,「因此」不會永遠翻成 thus,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可以選擇你要用什麼詞,即使你使用不同的字詞,也能傳達同樣的涵意。

    「因此」的用意為解釋原因。
    「為什麼」也是用來問「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意即在解釋原因。

    你說的沒錯「那就是為什麼」和「因此」並不完全相等,但在這個脈絡下,沒有顯著的差別。如上篇回文所述,翻譯力求精簡,當文字太多會造成讀者閱讀上的負擔,再者也不應逐字翻譯,只要不影響字幕涵意的情況下,選用少字會較恰當(請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NQoD32Qqo&list=PLuvL0OYxuPwxQbdq4W7TCQ7TBnW39cDRC)。

    ------------------------

    關於你的道歉正好回應了之前 Sharon 所述「個人看來貼文提問還真是需要點技巧,主觀又太直接的批評不一定對改進翻譯有幫助。」你確實沒有提問,因為提問的目的是確認自己不太了解的事。但是在貼文上,有點技巧確實能避免因自己的誤解而錯怪他人。

    我們都無法完全預料自己可能犯什麼錯,記住的知識是否真的準確無誤,又或是懂得有多深。就像你所說的,人都有可能犯錯,我包容你在這篇 review 過程中的錯誤,為了確認雙方解讀的正確性,我選擇去一一找出正確的資訊提供參考,並提出建議與討論,而非就我的記憶去回應所有疑問。我選擇在面對所有人、事、物時,保有嚴謹與尊重的態度,難免有疏失,但也能問心無愧。期許你也能用同樣的態度面對其他譯者與作品。一點心得分享,提供你參考。

  • 1.您說 trap "用困住 有負面的意思 而陽光沒有被迫要留在地球上" 陽光的確有被迫留在地球上 正常情況下 如果沒有二氧化碳 熱量的確是應該離開地球的.
    2. 我們說熱量因為二氧化碳 所以被困在地球 既然如此 為何還是會有熱量離開地球? 原因就是它還是超過了飽和的量不是嗎 於是便溢散 再者 這大千世界本都歸屬於宇宙 因此 我認為用回並不有所不適
    3.感謝您的分享

  • Hi, Calvin,
    1. 正常的情況下是:「大地球表由大氣層所包圍,就像溫室的透明玻璃,在陽光照射地球時,有防止地面溫度、濕度散失的功能,使地面溫度不會下降太快,地表年均溫因此能保持 150C 左右,此現象即稱為「溫室效應」。若無溫室效應,來自陽光的能量會很快地由地表釋放回去,地球的溫度也將降至 -160C 左右,而成為寂冷的世界。適度的溫室效應適宜地球生物存活,使人類悠游於四季的交替。 」
    http://www.ncu.edu.tw/~ncume_ee/tlyeh/shuan/greenhousegas.htm

    由本文可知,二氧化碳若如你所說「應該離開地球」,那地球就不該有熱量,因此溫度就會跟火星一樣冷。

    2. 空氣不像一層真正的硬體,所以還是會有熱量離開地球,離開不是因為飽合,而是屬於正常溫室效應的一部分。但是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增加,會阻擋熱能離開,而有了全球暖化的問題。

    這是我從搜集資料得到的解讀,提供你參考。

    你可以直接將譯文送出 approve,我尊重小組長的決定,謝謝。

  • 您好

    您好像有點看太快囉 我上面是寫說 如果沒有二氧化碳 "熱量"的確是應該離開地球的.

    我知道不是硬體哈哈 我的意思是說 正常來說 如果是沒有限制的 那麼雖然有熱量在散失 不過因為二氧化碳困住了熱量 所以地球雖然能量有進有出 不過應是入多於出 於是地球溫度便會無止進的爬升 然而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每個東西都是有極限存在的這樣

  • 你可以依你的意思送出 approve,我尊重小組長的決定,謝謝。

  • 謝謝您

  • 謝謝您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