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Samadhi Part 1 - "Maya, the Illusion of the Self"

  • 1:14 - 1:25
    三摩地
  • 1:25 - 1:31
    是一个古老的梵语词汇,
    现代没有与之含义相同的词了。
  • 1:31 - 1:38
    要制作一部关于“三摩地”的影片,
    会遇到一个重大的挑战。
  • 1:38 - 1:54
    “三摩地”指的是某种在思维层面无法表达的东西。
  • 1:54 - 2:00
    这部影片只是我自己心路历程的展示。
  • 2:00 - 2:07
    目的不是要给你讲解“三摩地”,
    也不是要给你洗脑,
  • 2:07 - 2:17
    而是要启发你去直面你的本性。
  • 2:17 - 2:29
    现在,“三摩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 2:29 - 2:35
    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仅忘记了“三摩地”,
    而且已经忘记了
  • 2:35 - 2:44
    我们曾忘记了什么。
  • 2:44 - 3:28
    这种“忘记”是一种幻象,是自我的迷失。
  • 3:28 - 3:34
    身为人类,我们大部分人都淹没在日常生活中,
    很少想过我们是谁?
  • 3:34 - 3:42
    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我们要去往哪里?
  • 3:42 - 3:50
    我们大部分人从没体会过真我、灵魂,
    或是佛陀所说的“了知”
  • 3:50 - 3:57
    它超越了各种名相,超越了思维。
  • 3:57 - 4:02
    于是,我们就把“自我”局限于我们的身体。
  • 4:02 - 4:11
    有意或无意地,我们会害怕我们这个肉身,
    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个“我”,
  • 4:11 - 4:26
    会死亡。
  • 4:26 - 4:31
    在当今世界,很多人进行宗教或精神的练习,
  • 4:31 - 4:40
    借用瑜伽、祈祷、冥想、颂咒或其它仪式,
    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在进行
  • 4:40 - 4:42
    某种局限性的技能练习。
  • 4:42 - 4:50
    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在建构“自我”。
  • 4:50 - 4:55
    探寻和练习并不是问题所在,认为自己已经
    在这些外在形式上找到了答案
  • 4:55 - 5:01
    才是问题所在。
  • 5:01 - 5:07
    大部分的精神追求在形式上
    与随处可见的病态想法
  • 5:07 - 5:11
    并无二致。
  • 5:11 - 5:14
    这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焦虑。
  • 5:14 - 5:19
    不只要生而为人,更要像人一样活着。
  • 5:19 - 5:29
    “自我”在建构时想要更多金钱、
    更多权力、更多的爱、更多的一切。
  • 5:29 - 5:38
    那些走在所谓精神追求道路上的人也
    想要更精神化、更清醒、更淡然、
  • 5:38 - 5:43
    更平和,更觉醒。
  • 5:43 - 5:53
    你观看此影片的危险之处就是
    你的思维想要获得“三摩地”,
  • 5:53 - 6:01
    更危险的是,你认为自己
    已经获得了“三摩地”。
  • 6:01 - 6:06
    每当你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
    就可以确定这是“自我”建构
  • 6:06 - 6:08
    在起作用。
  • 6:08 - 6:18
    三摩地不是要帮你得到或增加什么。
  • 6:18 - 6:27
    要体悟到三摩地,就要在你死亡之前先学会死亡。
  • 6:27 - 6:32
    生和死,如同阴和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
  • 6:32 - 6:37
    持续地进行,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 6:37 - 6:43
    当我们拒绝死亡,也就拒绝了生存。
  • 6:43 - 6:49
    当你直接体验到你到底是谁,也就不会再害怕生
  • 6:49 - 6:51
    或死。
  • 6:51 - 7:00
    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告诉我们自己是谁,同时,
  • 7:00 - 7:13
    我们也在内心深处无意识中成了那些生理性的
    渴望或厌恶的奴隶,它控制着我们如何选择。
  • 7:13 - 7:16
    自我建构只不过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冲动。
  • 7:16 - 7:23
    也就是一种趋势,我们的精神一旦选择了一条路,
    就不断去重复那条路,
  • 7:23 - 7:33
    不论它对我们的机体是有利还是有害。
  • 7:33 - 7:40
    我们的记忆或意识有无数层级,盘旋再盘旋。
  • 7:40 - 7:47
    当你的知觉认同了这种意识或自我建构,
    它就让你陷入了社会制约,
  • 7:47 - 7:55
    或者说是一个矩阵。
  • 7:55 - 8:01
    我们可以意识到“自我”的某些方面,
    但实际上却是那些无意识的
  • 8:01 - 8:13
    古老的路线,那些原始的生存恐惧,
    在驱动着整个矩阵运转。
  • 8:13 - 8:19
    人们无休止的追求快乐和躲避痛苦的生存模式,
  • 8:19 - 8:31
    演变为病态的行为...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关系...
    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思想,
  • 8:31 - 8:37
    以及我们的整个生活方式。
  • 8:37 - 9:08
    就像牛一样,大多数人都在被动的奴役中生存和死亡,
    把他们的生命限制在矩阵之中。
  • 9:08 - 9:12
    我们生活在狭隘的模式中。
  • 9:12 - 9:17
    生活经常充满着巨大的痛苦,
    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其实我们可以
  • 9:17 - 9:26
    变得自由
  • 9:26 - 9:34
    其实我们可以放弃从过去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
  • 9:34 - 10:08
    转而尝试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那种生活。
  • 10:08 - 10:21
    我们降生于这个世界,虽然拥有生理的身体结构,
    但却没有自我觉知。
  • 10:21 - 10:29
    当你看着小孩儿的眼睛,里面没有自我的痕迹,
    只有清澈的空灵。
  • 10:29 - 10:37
    长大后的人,变成了一个戴在自我意识上的面具。
  • 10:37 - 10:54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只是演员而已。“
  • 10:54 - 11:04
    在一个觉醒的个体中,觉醒的光芒会
    穿越人性,穿过面具,
  • 11:04 - 11:09
    当你一旦觉醒,就不再会认同自己的角色。
  • 11:09 - 11:17
    你不再相信你只是自己所戴的面具。
  • 11:17 - 11:30
    但你也不会放弃扮演你的角色。
  • 11:30 - 11:31
  • 11:41 - 11:47
    当我们认同了我们的角色和个性时,
  • 11:47 - 11:53
    这就是幻象——自我的迷失。
  • 11:53 - 12:02
    三摩地就是从生活这场戏的角色之梦中觉醒。
  • 12:13 - 12:19
    在柏拉图完成《理想国》
    2400年之后,人类仍在尝试
  • 12:19 - 12:25
    走出柏拉图的洞穴。
  • 12:25 - 12:37
    但事实上,我们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更加痴迷于幻象。
  • 12:37 - 12:43
    柏拉图曾让苏格拉底描述了一群人,
    他们一生都被锁在洞穴里,
  • 12:43 - 12:44
    面向一面空墙。
  • 12:44 - 12:50
    他们看到的只有他们背后的火光所照射的
  • 12:50 - 12:53
    物品投射在墙上的影子。
  • 12:53 - 12:57
    这木偶一般的影像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 12:57 - 13:07
    据苏格拉底所说,这些影子就是囚徒们
  • 13:07 - 13:11
    所看到的现实。
  • 13:11 - 13:16
    即使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样子,
    他们仍然继续相信那些影子
  • 13:16 - 13:19
    就是全部世界。
  • 13:19 - 13:24
    虽然他们也会怀疑外面还有更多的东西,
    但仍不愿意离开他们所熟悉的
  • 13:24 - 13:36
    世界。
  • 13:36 - 13:41
    今天的人类就像洞穴里那些
    只能看到墙上投影的人。
  • 13:41 - 13:44
    那些投影就像是我们的思想。
  • 13:44 - 13:48
    思想的世界就是我们所唯一了解的世界。
  • 13:48 - 13:52
    但是还有另一个世界,超越了思想,
  • 13:52 - 13:55
    超越了二元思维。
  • 13:55 - 14:03
    你愿意走出洞穴,摒弃所有已知,去发现
  • 14:03 - 14:16
    你到底是谁吗?
  • 14:16 - 14:22
    要体验三摩地的状态,就需要将注意力从那些影子上移开,
  • 14:22 - 14:26
    从思想上移开,去面向光明。
  • 14:26 - 14:41
    当一个人已经习惯了黑暗,那么他们必须逐渐地去适应
  • 14:41 - 14:49
    光明。
  • 14:49 - 14:55
    就像适应任何新模式一样,这需要时间和努力,
    需要心甘情愿的去
  • 14:55 - 15:17
    探索新世界,摆脱旧世界。
  • 15:17 - 15:30
    思维可以被比作意识的陷阱,迷宫或监狱。
  • 15:30 - 15:40
    并不是说你在监狱里,而是你自己就是监狱。
  • 15:40 - 15:48
    监狱是一种幻象。
  • 15:48 - 15:54
    如果你认同迷失的自我,
    那么你就是在沉睡。
  • 15:54 - 15:59
    一旦你意识到了这个监狱,而试图
    逃离这种幻象,那么你还是
  • 15:59 - 16:07
    将幻象当作了真实,你仍然
    在沉睡,只是现在梦幻变成了
  • 16:07 - 16:08
    一场噩梦。
  • 16:08 - 16:19
    你就会永远追逐或逃离那些影子。
  • 16:19 - 16:27
    三摩地正是从分离的自我或自我建构的梦幻中觉醒。
  • 16:27 - 16:39
    三摩地正是从对监狱的认同中觉醒,
    这个监狱就是“我”。
  • 16:39 - 16:48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自由,因为无论你去哪里,
    你的监狱都如影随形。
  • 16:48 - 16:54
    觉醒并不意味着摆脱思维或矩阵,恰恰相反
  • 16:54 - 16:59
    当你不认同它时,你才能更充分地体验
    人生这出戏,
  • 16:59 - 17:04
    享受这场表演,无欲无惧。
  • 17:04 - 17:10
    在古代教义中,这被称为利拉的神圣游戏:
  • 17:10 - 17:22
    二元世界中的游戏。
  • 17:22 - 17:26
    人类的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 17:26 - 17:31
    在一端,人类认同这个物质性的我。
  • 17:31 - 17:38
    在另一端,就是三摩地——自我的终结。
  • 17:38 - 17:46
    在这个连续体中,我们朝三摩地的方向所迈出的每一步,
    都会为我们减少一些痛苦。
  • 17:46 - 17:52
    减少痛苦并非指生命没有痛苦了。
  • 17:52 - 17:59
    三摩地超越了苦与乐的二元对立。
  • 17:59 - 18:04
    也就是说,减少了思维,减少了自我臆造的
    对各种遭遇的抗拒,
  • 18:04 - 18:22
    正是这种抗拒导致了痛苦。
  • 18:22 - 18:28
    即使是短暂地体会三摩地,也能让你看到
    连续体的另一端有什么。
  • 18:28 - 18:35
    看到除了这个物质世界和自我利益之外,
    还有另外的东西。
  • 18:35 - 18:41
    当在三摩地中确实终结了自我的架构时,
    就不再有自我思维、自我概念,
  • 18:41 - 18:51
    和二元对立,但还有
    ”本我“、”乐知“或”无我“。
  • 18:51 - 19:01
    于此空性,即现般若或智慧之光,
    体悟到内在的我
  • 19:01 - 19:11
    远远超越二元世界,超越整个连续体。
  • 19:11 - 19:18
    这个内在的我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 19:18 - 19:25
    觉醒就是生命的原始螺旋、不断变化的
    外在世界或承载时间的莲花,
  • 19:25 - 19:34
    与永恒本我的融合。
  • 19:34 - 19:42
    当你不再认同自我,你内在的能量就如同
    持续展开的花朵一样生长,
  • 19:42 - 20:10
    并成为时间维度与无时间维度之间的生命桥梁。
  • 20:10 - 20:15
    体悟到本我,只是进入觉醒之路的开始。
  • 20:15 - 20:21
    在成功地将三摩地融入生活的其他方面之前,
    大部分人将会在冥想中,
  • 20:21 - 20:25
    无数次地体验与失去三摩地。
  • 20:25 - 20:32
    有一种情况并不罕见:
    在冥想或自我探寻中,洞察到自我本性,
  • 20:32 - 20:40
    然后发现自己又再次落入旧的模式,
  • 20:40 - 20:54
    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
  • 20:54 - 21:01
    要在生命中每一个方面和自我的每一个方面
    都体悟到寂静或空性,
  • 21:01 - 21:24
    就要让内心变得空寂,随万物舞动。
  • 21:24 - 21:28
    寂静并不是与运动相分离的某种事物。
  • 21:28 - 21:31
    也不是运动的对立面。
  • 21:31 - 21:42
    在三摩地中,
    寂静与运动是同一的,形相与空性是同一的。
  • 21:42 - 22:02
    这对思维而言是不可理解的,
    因为思维的世界是二元的。
  • 22:02 - 22:10
    西方哲学之父勒奈·笛卡尔有句著名的格言:
  • 22:10 - 22:11
    “我思故我在。"
  • 22:11 - 22:18
    这句话最清楚不过地概括了文明的衰落,
  • 22:18 - 22:23
    以及对洞穴墙壁上投影的绝对认同。
  • 22:23 - 22:32
    笛卡尔的错误,就像几乎所有人类的错误一样,
  • 22:32 - 22:37
    将思想与存在画上等号。
  • 22:37 - 22:51
    笛卡尔在他最著名论文的开篇写道,
  • 22:51 - 23:03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怀疑;可以怀疑感官,
    也可以怀疑思想。
  • 23:03 - 23:10
    如同佛陀在《迦罗摩经》中所说,
    为了探究真相,
  • 23:10 - 23:17
    人们必须怀疑所有的传统、经典、教义,
    以及思维和感观中的
  • 23:17 - 23:20
    所有内容。
  • 23:20 - 23:28
    这两个人都是以极大的怀疑论开始探索,但不同的是,
    笛卡尔在思想层面便停止探究,
  • 23:28 - 23:35
    而佛陀却更深入,他的探究穿越了,
  • 23:35 - 23:40
    思维的最深层。
  • 23:40 - 23:47
    或许,如果当时笛卡尔超越了他的思维层面,
    他或许就能体悟到真实本性,
  • 23:47 - 23:53
    那么当今的西方意识也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 23:53 - 24:01
    但事实是,笛卡尔描述了一个邪恶的魔鬼,
    它使我们困在
  • 24:01 - 24:04
    幻象的面纱之下。
  • 24:04 - 24:11
    笛卡尔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邪恶的魔鬼是什么。
  • 24:11 - 24:19
    如同《黑客帝国》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我们全都被
    连接在某种精心制作的程序中,
  • 24:19 - 24:22
    从而只看到一个虚幻的世界。
  • 24:22 - 24:27
    在这部电影里,人类生活在矩阵之中,在另一个层面上,
  • 24:27 - 24:33
    他们只是电池,把自己的生命之能输送给机器,
    机器则用人类的能量
  • 24:33 - 25:07
    维持自己的运转。
  • 25:07 - 25:11
    人们总是想把世界的状况或自己的不悦归咎于
  • 25:11 - 25:13
    自身之外的事物。
  • 25:13 - 25:20
    或许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某个国家、
    宗教或某个掌控者,
  • 25:20 - 25:28
    比如笛卡尔的恶魔,或《黑客帝国》中的
    智能机器。
  • 25:28 - 25:35
    讽刺的是,笛卡尔正是用他所设想出来的恶魔
  • 25:35 - 25:36
    来定义他自己的。
  • 25:36 - 25:43
    当你体悟到三摩地,你就会明白,
    的确有一个掌控者,的确有一台机器
  • 25:43 - 25:48
    和一个恶魔在日复一日地过滤你的生活。
  • 25:48 - 26:01
    这台机器就是你。
  • 26:01 - 26:08
    你的自我结构是由许多微小的制约性子程序或小心魔组成的。
  • 26:08 - 26:21
    一个小心魔渴望食物,另一个渴望金钱,
    还有的渴望身份、地位、权力,
  • 26:21 - 26:26
    性,亲昵。
  • 26:26 - 26:29
    还有一个心魔想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或重视。
  • 26:29 - 26:35
    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满足。
  • 26:35 - 26:41
    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粉饰我们的监狱,
    屈服于外界压力而改善我们的面具,
  • 26:41 - 26:47
    满足着这些小心魔,使他们越来越壮大。
  • 26:47 - 26:57
    像吸毒者一样,我们越是想要满足这些小心魔,
    我们的心魔也越来越多。
  • 26:57 - 27:05
    解脱之道不是自我提升,也不是满足自己的各种心魔,
  • 27:05 - 27:13
    而是完全放弃自己的所有心魔。
  • 27:13 - 27:18
    有些人担心,唤醒自己的真实本性,
    将意味着失去自己的独特个性
  • 27:18 - 27:20
    以及对生活的享受。
  • 27:20 - 27:29
    其实恰恰相反,只有自我的束缚被接触时,
  • 27:29 - 27:36
    灵魂的独特个性才能显露出来。
  • 27:36 - 27:42
    因为我们还在矩阵中沉睡,所以我们大部分人
    从来都不知道灵魂真正
  • 27:42 - 27:58
    想表达什么。
  • 27:58 - 28:05
    通往三摩地之路需要冥想,既要观察这个
    变化无常的被束缚的自我,
  • 28:05 - 28:14
    又要体悟你恒常不变的真实本性。
  • 28:14 - 28:22
    当你达到寂静的状态,也就是你存在的本源时,
    就安静地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 28:22 - 28:28
    而不必要求外在世界必须改变。
  • 28:28 - 28:38
    不是自我的意志,而是更高的意志
    会自动执行。
  • 28:38 - 28:44
    如果你的思维只是试着改变外在世界来
    符合你所认为的探寻之路应有的样子,
  • 28:44 - 28:49
    这像为了改变镜中的样子,却去调整
  • 28:49 - 28:52
    影像。
  • 28:52 - 28:58
    为了让镜中的影像微笑,你显然不能去操纵影像,
  • 28:58 - 29:06
    你必须意识到你自己才是影像的真正来源。
  • 29:06 - 29:11
    一旦你体悟到真我,并不意味着外界的事物
  • 29:11 - 29:14
    必须改变。
  • 29:14 - 29:21
    改变的是自觉的、灵性的、内在的能量或生命力,
  • 29:21 - 29:30
    它们从各种制约模式中解脱,从而可以由灵魂来指引一切。
  • 29:30 - 29:35
    只有当你看到被制约的自我以及它无止尽的欲求,
  • 29:35 - 29:58
    然后放下这一切,你才能觉知灵魂的目的。
  • 29:58 - 30:04
    在希腊神话中,据说诸神判处西西弗斯重复
  • 30:04 - 30:07
    一个毫无意义又永无尽头的任务。
  • 30:07 - 30:12
    他的任务是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到一座山上,
    然后再让它滚下来。
  • 30:12 - 30:25
  • 30:25 - 30:32
    法国存在主义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尔贝·加缪将
  • 30:32 - 30:35
    西西弗斯的处境视为人类的隐喻。
  • 30:35 - 30:47
    他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怎么能在这种
    荒谬的存在中找到意义?”
  • 30:47 - 30:55
    身为人类,我们无休止地终日辛劳,
    为永无尽头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 30:55 - 31:09
    然后我们死去。
  • 31:09 - 31:16
    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个真相时,
    我们要么会因认同自我假象而发疯,
  • 31:16 - 31:33
    要么就会觉醒然后变得自由。
  • 31:33 - 31:38
    我们永远不可能在外在的挣扎中成功,
    因为那只是我们内心世界
  • 31:38 - 31:40
    的倒影。
  • 31:40 - 31:46
    当自我想通过这些徒劳的追求而觉醒,
    但却彻底失败时,
  • 31:46 - 32:15
    就会出现这个超级玩笑,即这种荒谬的情形。
  • 32:15 - 32:24
    禅宗有一句话:“开悟前,砍柴,挑水;
  • 32:24 - 32:35
    开悟后,砍柴,挑水。“
  • 32:35 - 32:41
    开悟前,人必须把巨石推到山上;开悟后,
  • 32:41 - 32:45
    人还是把巨石推到山上。
  • 32:45 - 32:47
    那变的是什么?
  • 32:47 - 32:52
    是内在的抗拒消失了。
  • 32:52 - 32:59
    挣扎已被放下,或者说,已经体悟到挣扎的这个自我只是
  • 32:59 - 33:01
    一种幻象。
  • 33:01 - 33:15
    个人意志或个人思维,与神圣意志或更高思维,达到一致。
  • 33:15 - 33:28
    三摩地即是从根本上放下所有内在的抗拒,
    无论发生什么,
  • 33:28 - 33:29
    无一例外。
  • 33:29 - 33:36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体会到内在平和的人,已经体悟到
  • 33:36 - 33:39
    真正的三摩地。
  • 33:39 - 33:45
    你放下抗拒,并非因为你容忍了某件事,
    而是因为你内在的自由
  • 33:45 - 33:50
    并不依赖于外在。
  • 33:50 - 33:58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坦然接受现实的时候,
    并不意味着我们要
  • 33:58 - 34:04
    停止对这个世界采取行动,或者说我们
    要成为只会冥想的和平主义者。
  • 34:04 - 34:10
    事实上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当我们不被
    无意识的动机所驱使而自由行动时,
  • 34:10 - 34:17
    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调动全部的内在能量,
    让所有行为都与”道“
  • 34:17 - 34:30
    相符
  • 34:30 - 34:36
    许多人会争辩说,为了改变世界
    与实现和平,我们需要
  • 34:36 - 34:40
    与我们所认为的敌人努力斗争。
  • 34:40 - 34:49
    为了和平而战,就像是为了要安静而呼喊;
    它只会创造更多你不想要的东西。
  • 34:49 - 34:55
    当今世界总是以战争对抗所有的一切:
    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抗击疾病的战争,
  • 34:55 - 35:01
    反对饥饿的战争。
  • 35:01 - 35:13
    每场战争其实都是在对抗我们自己。
  • 35:13 - 35:17
    战争是集体错觉的一部分。
  • 35:17 - 35:23
    我们说我们想要和平,但我们却继续
    选出好战的领袖。
  • 35:23 - 35:29
    我们欺骗自己说,我们是维护人权的,
    却还在继续购买血汗工厂
  • 35:29 - 35:32
    制造的产品。
  • 35:32 - 35:36
    我们说我们想要干净的空气,
    但却在继续污染环境。
  • 35:36 - 35:43
    我们希望科学能治疗癌症,但却不愿意
    改变容易导致我们生病的
  • 35:43 - 35:46
    摧残性的生活习惯。
  • 35:46 - 35:51
    我们欺骗自己说,我们正在营造美好的生活。
  • 35:51 - 35:58
    却不愿意正视隐藏着的那些
    纵容痛苦和死亡的力量。
  • 35:58 - 36:07
    我们相信我们可以赢得对抗癌症、饥饿、恐怖主义,
    或任何由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创造出来的敌人的战争。
  • 36:07 - 36:13
    事实上这只是让我们继续自欺欺人地认为,
  • 36:13 - 36:19
    我们无须改变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存方式。
  • 36:19 - 36:24
    改变必须首先从内在世界开始。
  • 36:24 - 36:31
    只有当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内在生命的旋转时,
    外在的世界才会
  • 36:31 - 36:34
    与”道“一致。
  • 36:34 - 36:42
    在那之前,我们所做的任何事,只会加重
    由思维创造出来的混乱局面。
  • 36:42 - 36:49
    在永恒的舞动中,战争与和平同时升起;
    它们是一个统一体。
  • 36:49 - 36:53
    二者共存,缺一不可。
  • 36:53 - 36:59
    就像没有黑暗,光明便不存在,没有上也就没有下。
  • 36:59 - 37:07
    这个世界似乎只想要光明而不要黑暗;
    要盈满而不要空乏,要幸福而不要
  • 37:07 - 37:20
    悲伤。
  • 37:20 - 37:38
    思维介入越多,世界就越支离破碎。
  • 37:38 - 37:44
    自我思维所提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其实都是被
    ”这里有问题“的想法所驱动的,
  • 37:44 - 37:53
    而解决方案往往变成了比想要解决的问题更为棘手的问题。
  • 37:53 - 38:08
    你越抗拒,它越存在。
  • 38:08 - 38:15
    人类用聪明才智创造出新的抗生素,但结果却是
    大自然也越来越狡猾,细菌也
  • 38:15 - 38:17
    越来越强大。
  • 38:17 - 38:24
    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不断抗争,
    癌症的发生率却还在持续上升,
  • 38:24 - 38:33
    世界饥饿人口的数量也持续地增长,
    全球恐怖袭击事件也
  • 38:33 - 38:36
    愈演愈烈。
  • 38:36 - 38:45
    我们的方式到底错在哪里?
  • 38:45 - 38:51
    就像歌德诗歌中巫师的学徒一样,
    我们虽拥有强大的能量,
  • 38:51 - 38:56
    却没有智慧去运用它。
  • 38:56 - 39:03
    问题在于,我们并不了解我们正在使用的工具。
  • 39:03 - 39:18
    我们不了解人类的思维,及其恰当的角色与目的。
  • 39:18 - 39:24
    危机来自于我们被制约的局限性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我们感受
  • 39:24 - 39:35
    和体验生活的方式。
  • 39:35 - 39:42
    我们的理性主义剥夺了我们认识和体验
  • 39:42 - 39:48
    古代文化中诸多智慧的能力。
  • 39:48 - 39:55
    我们的自我思考剥夺了我们感受生命的深刻与神圣,
  • 39:55 - 40:03
    体会生命之光,以及体悟完全不同层次的觉知的能力,
  • 40:03 - 40:11
    这些能力现在几乎都消失了。
  • 40:11 - 40:18
    在古埃及传统文化中,尼泽斯是人的原始形态,它们的特征
  • 40:18 - 40:23
    会体现在那些肉体和精神得到净化的人身上,
  • 40:23 - 40:28
    并使他们能够承载更高级的意识。
  • 40:28 - 40:39
    原始的尼泽斯,或智慧的神圣根源,被称为托特神或特胡提。
  • 40:39 - 40:45
    它经常被描绘成一位抄书人,头部像是鸟或朱鹭,代表
  • 40:45 - 40:49
    所有知识和智慧的起源。
  • 40:49 - 40:56
    托特神有时被描述为思想或想法的宇宙根源。
  • 40:56 - 41:04
    托特神赐予我们语言、概念、写作、
    数学,以及所有的艺术和思维
  • 41:04 - 41:06
    的表现形式。
  • 41:06 - 41:15
    只有那些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才能被允许
    接触托特神的神圣知识。
  • 41:15 - 41:26
    托特之书不是一本实体书,而是阿卡西界或以太界
  • 41:26 - 41:27
    realm.
    的智慧。
  • 41:27 - 41:33
    根据传说,托特神的知识深藏在每个人体内的秘密之处,
  • 41:33 - 41:42
    并受到金蛇的保护。
  • 41:42 - 41:49
    有关守护宝藏的蛇或龙的原始神话,出现在许多文化之中,
  • 41:49 - 42:02
    被称为生命力、气、圣灵
  • 42:02 - 42:06
    或内在能量。
  • 42:06 - 42:13
    金蛇就是受到内在能量束缚的自我建构,
  • 42:13 - 42:19
    在它被掌握和征服之前,灵魂无法得到真正的智慧。
  • 42:19 - 42:25
    据说,托特之书只会为读过它的人带来痛苦,
  • 42:25 - 42:32
    即使他们会发现诸神的秘密以及隐藏在星星之内
  • 42:32 - 42:35
    的一切。
  • 42:35 - 42:42
    必须指出的是,这本书为任何阅读它的人、
    任何企图要控制它的“自我”,
  • 42:42 - 42:45
    带来痛苦。
  • 42:45 - 42:54
    在埃及传统中,觉醒意识的代表是奥西里斯。
  • 42:54 - 43:00
    没有这种觉醒的意识,有限的自我所获得的
    任何知识或理解都将是危险的,
  • 43:00 - 43:08
    无法与更高的智慧连结。
  • 43:08 - 43:16
    The eye of Horus had to be open.
    荷鲁斯之眼必须开启。
  • 43:16 - 43:21
    我们在这里发现的深奥意义,与人们熟悉的
  • 43:21 - 43:24
    伊甸园里的“堕落”故事很相似。
  • 43:24 - 43:30
    托特之书与善恶知识的书相类似,
  • 43:30 - 43:42
    亚当夏娃受诱惑而吃下其水果。
  • 43:42 - 43:49
    人类当然已经偷食了禁果,已打开了托特之书,
  • 43:49 - 43:55
    已经被逐出伊甸园。
  • 43:55 - 44:02
    蛇是由微观世界扩展到宏观世界的初始生命螺旋
  • 44:02 - 44:07
    的象征。
  • 44:07 - 44:12
    今天,蛇与你同在。
  • 44:12 - 44:19
    它就是自我思维,外在世界的根源。
  • 44:19 - 44:23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可以获得如此多的知识。
  • 44:23 - 44:30
    我们深处物质世界,甚至找到了所谓的上帝粒子,
  • 44:30 - 44:37
    但我们却从未如此受限,如此愚昧,
    不知道自己是谁,该如何生活,更不
  • 44:37 - 45:28
    明白产生痛苦的机制。
  • 45:28 - 45:32
    我们的思想创造了现在的世界。
  • 45:32 - 45:38
    每当我们把某样东西标记为好或坏,
    或者在我们心中有所偏好时,
  • 45:38 - 45:44
    就是自我架构或利己之心在起作用。
  • 45:44 - 45:51
    解决之道不是去为和平而战,也不是
    去征服自然,而是需要认识真相;
  • 45:51 - 46:00
    正是自我架构的存在导致了二元性,
  • 46:00 - 46:11
    即自我与他人、我的和你的,人类与自然,内在和外在的割裂。
  • 46:11 - 46:20
    自我是一种暴力,它需要一条分界线,
    需要定义自我与他人的界限来保持存在。
  • 46:20 - 46:24
    没有自我,就不会因抗争而起战争。
  • 46:24 - 46:31
    没有傲慢,就不会因利益而破坏自然。
  • 46:31 - 46:39
    世上的这些外在危机,反映了
    严重的内在危机;我们不知道
  • 46:39 - 46:41
    自己是谁。
  • 46:41 - 46:48
    我们非常认同自己的角色身份,
    我们被恐惧所摧残,并与我们的
  • 46:48 - 46:51
    真实本性完全割裂。
  • 46:51 - 47:01
    种族、宗教、国家、政治派别,
    我们所属的任何群体都强化了
  • 47:01 - 47:05
    我们的自我认同。
  • 47:05 - 47:10
    今天地球上的几乎每一个群体
    都想宣称自己的观点
  • 47:10 - 47:15
    是正确的,就像我们在个人层面上所做的一样。
  • 47:15 - 47:21
    这些团体通过宣称自己是真理而存在着,
  • 47:21 - 47:30
    就像自我通过定义与他人的界限而存在。
  • 47:30 - 47:36
    现在有着比以往更多元的世界观
    和更分化的信仰系统在地球上
  • 47:36 - 47:37
    共存着。
  • 47:37 - 47:43
    对于同一个外在现象,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着完全不同的
  • 47:43 - 47:49
    想法和情绪反应。
  • 47:49 - 47:57
    同样,轮回和涅槃,或天堂和地狱,
    者两种不同的维度
  • 47:57 - 48:00
    共存于同一世界。
  • 48:00 - 48:12
    同样一个事件,对某个人而言可能是世界末日,
    对另一个人可能是天降其福。
  • 48:12 - 48:17
    所以情况就明了了,
    无论你的外在环境发生了什么,你的
  • 48:17 - 48:22
    内心世界都可以不受其扰。
  • 48:22 - 48:31
    要体悟三摩地就要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转轮,
    成为一个自主自觉
  • 48:31 - 48:36
    的宇宙。
  • 48:36 - 48:45
    你的生命体验并不取决于千变万化的外界现象。
  • 48:45 - 48:51
    这可以用梅塔特隆的立方体来做比拟。
  • 48:51 - 48:57
    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许多
    古代典籍中都提到了梅塔特隆,
  • 48:57 - 49:05
    他与埃及的托特神以及希腊的伶俐之神类似。
  • 49:05 - 49:10
    梅塔特隆与四方体密切相关。
  • 49:10 - 49:17
    四方体是最基本的几何图案,是物理世界的模板或起源,
  • 49:17 - 49:26
    被称为上帝之语或图腾。
  • 49:26 - 49:32
    现在我们看到一个代表二维的图形,
    但如果你换个方式去看,
  • 49:32 - 49:36
    就会看到一个三维立方体。
  • 49:36 - 49:42
    当你看到立方体时,图形本身并没有任何改变,
    但你的思维已经为你的视觉
  • 49:42 - 49:46
    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
  • 49:46 - 49:52
    维度或人的视角,只不是一种用新的方式感知世界的
  • 49:52 - 49:56
    习惯。
  • 49:56 - 50:04
    在体悟三摩地后,我们从某种视角中解脱,
    或自由地创造新的视角,因为
  • 50:04 - 50:13
    不再有自我介入或执着于某种特定的视角。
  • 50:13 - 50:23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维,往往指向
    超越自我架构局限性的
  • 50:23 - 50:25
    思想层次。
  • 50:25 - 50:32
    爱因斯坦说:“衡量一个人的真正标准,主要取决于
  • 50:32 - 50:38
    他从自我中获得解脱的程度。”
  • 50:38 - 50:46
    这并不表示思想和自我存在是不好的,
  • 50:46 - 50:54
    当思维能被心所掌控时,
    思想即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 50:54 - 51:06
    吠檀多经中说,思维是一个很好的仆人,
    但却是一个糟糕的主人。
  • 51:06 - 51:14
    自我不断地通过语言和标签来过滤现实,并不断地进行评判。
  • 51:14 - 51:18
    喜欢这个,讨厌那个。
  • 51:18 - 51:24
    当思维和感官成为你的主人时,
    它们将会创造无止尽的痛苦,
  • 51:24 - 51:32
    无止尽的渴望和厌恶,把我们牢牢地锁在
    思维的矩阵中。
  • 51:32 - 51:40
    如果你想体悟三摩地,就不要评判你的想法
    是好是坏,而是
  • 51:40 - 51:46
    要在想法和感觉出现之前,先发现自己是谁。
  • 51:46 - 51:57
    当所有标签都被放下时,就有可能看到事物的真正样子。
  • 51:57 - 52:05
    当你告诉一个孩子什么是鸟时,如果他们相信了,
  • 52:05 - 52:08
    那么他们就再也看不到鸟了。
  • 52:08 - 52:52
    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想法。
  • 52:52 - 52:58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觉醒的。
  • 52:58 - 53:05
    如果你相信自己已经觉醒了,那为什么
    还要继续艰苦地探索来找寻
  • 53:05 - 53:09
    你已确信拥有的东西?
  • 53:09 - 53:16
    在你觉醒之前,必须要先接受你还在沉睡,
  • 53:16 - 53:20
    还住在矩阵中。
  • 53:20 - 53:26
    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生活,不要自欺欺人。
  • 53:26 - 53:32
    你是否能够随时停止自己机械的、
    重复性的生活方式?
  • 53:32 - 53:40
    你能不再寻求快乐和躲避痛苦吗,你还在痴迷于
    某些食物、活动、
  • 53:40 - 53:42
    或消遣方式吗?
  • 53:42 - 53:49
    你是否还在不断地评判、指责、批评自己和他人?
  • 53:49 - 53:56
    你是否还在持续地寻求刺激,或是你完全满足于
  • 53:56 - 53:59
    静静地待着?
  • 53:59 - 54:02
    旁人对你的看法会影响你吗?
  • 54:02 - 54:06
    你是否在寻求别人的认可和积极肯定?
  • 54:06 - 54:12
    你是曾蓄意破坏周遭环境?
  • 54:12 - 54:18
    大部分的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十年如一日地
  • 54:18 - 54:23
    以相同的方式过着他们的生活。
  • 54:23 - 54:29
    当你开始观察自己机器人般的天性时,就会变得更觉醒。
  • 54:29 - 54:35
    你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54:35 - 54:42
    你是完完全全地在沉睡着,迷失在梦境里。
  • 54:42 - 54:48
    就像住在柏拉图洞穴里的人一样,
    大多数人在听到这个真相时,
  • 54:48 - 54:56
    都不愿意或无法改变他们的生活,
    因为他们执着于自己熟悉的模式。
  • 54:56 - 55:02
    我们不遗余力地为我们的模式辩解,
    把头埋进沙里,
  • 55:02 - 55:06
    而不去面对真相。
  • 55:06 - 55:12
    我们想要得到救赎,却不愿意主动站到十字架上。
  • 55:12 - 55:20
    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来获得解脱?
  • 55:20 - 55:26
    要知道,若是你改变内在世界,
    也就必须要准备好改变外在的生活。
  • 55:26 - 55:32
    必须让你旧有的自我架构和身份,成为滋养新生命的
  • 55:32 - 55:40
    土壤。
  • 55:40 - 55:45
    觉醒的第一步是先意识到我们在认同
  • 55:45 - 55:50
    人类思维的矩阵,在认同面具。
  • 55:50 - 55:55
    我们的内心必须看到这个真相,
    并从沉睡中觉醒。
  • 55:55 - 56:18
    你内心某种永恒的东西,
    一直都明了真相。
  • 56:18 - 56:32
    思维的母体机制干扰我们,娱乐我们,
    让我们无止尽地在持续变化的形式中,
  • 56:32 - 56:39
    渴望和厌恶的循环中,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消耗,不断地获取,
  • 56:39 - 56:48
    导致我们远离意识的绽放,远离我们与生俱来的进化权,
    远离三摩地。
  • 56:48 - 56:58
    病态思维就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着。
  • 56:58 - 57:06
    你神圣的本性已沦为奴隶,认同于局限性的自我架构。
  • 57:06 - 57:16
    伟大的智慧和本我的真相,都深埋于你的内心。
  • 57:16 - 57:27
    克里希那穆提说:“在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是无法衡量
  • 57:27 - 57:40
    人的健康的。”
  • 57:40 - 58:03
    如果说认同于自我思维是疾病,则三摩地就是良方。
  • 58:03 - 58:26
    历史上的圣人、智者和觉悟者,都拥有让自我臣服的智慧。
  • 58:26 - 58:45
    如何才能够体悟真正的自我?
  • 58:45 - 58:53
    当你穿透幻象的面纱,放下虚幻的自我时,剩下的是什么?
Title:
Samadhi Part 1 - "Maya, the Illusion of the Self"
Description: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Awaken the World
Project:
01 -Samadhi Film Series
Duration:
59:14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