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可能是好事?
-
0:01 - 0:03在思考成見與偏見時,
-
0:03 - 0:05我們常會想到愚人和壞人
-
0:05 - 0:08在做蠢事和壞事。
-
0:08 - 0:10這個想法正好等同
-
0:10 - 0:12英國評論家威廉.哈茲列特
-
0:12 - 0:15所述:「偏見是無知的產物。」
-
0:15 - 0:17我想試著在此說服各位
-
0:17 - 0:19這個說法錯了。
-
0:19 - 0:21我想試著說服各位
-
0:21 - 0:23成見與偏見很正常,
-
0:23 - 0:26通常也很理性,
-
0:26 - 0:28甚至往往合乎道德,
-
0:28 - 0:30我認為只要我們理解這點,
-
0:30 - 0:32就更容易了解偏見,
-
0:32 - 0:33一旦偏見出錯,
-
0:33 - 0:35或偏見帶來恐怖後果時,
-
0:35 - 0:39我們就能更了解該怎麼做。
-
0:39 - 0:41從刻板印象開始談起。
-
0:41 - 0:44你看著我,知道我的名字和一些背景,
-
0:44 - 0:46接著就能做出某些判斷。
-
0:46 - 0:49你可能會猜測我的種族、
-
0:49 - 0:52政黨,以及宗教信仰。
-
0:52 - 0:55而且這些評斷通常都正確。
-
0:55 - 0:57我們很擅長這種事。
-
0:57 - 0:58我們很擅於這種事
-
0:58 - 1:01是因為將人分類的能力
-
1:01 - 1:04不是什麼心血來潮的事,
-
1:04 - 1:08而是經過自然形成的真實案例,
-
1:08 - 1:11那就是我們在世上經歷的人事物
-
1:11 - 1:13都會被歸類,
-
1:13 - 1:14我們能依據自己的經驗
-
1:14 - 1:17分類各種新奇事物。
-
1:17 - 1:20在座各位都有許多經驗
-
1:20 - 1:22和椅子、蘋果、小狗有關,
-
1:22 - 1:23而根據這點,
-
1:23 - 1:26在你看到許多陌生案例時就能推測,
-
1:26 - 1:27你能坐上椅子,
-
1:27 - 1:30可以吃那顆蘋果,那隻狗會吠。
-
1:30 - 1:32但我們也許錯了。
-
1:32 - 1:33你如果坐上椅子,它可能就會垮。
-
1:33 - 1:36蘋果也許有毒,狗也許不會叫,
-
1:36 - 1:39事實上,這是我的狗泰希,牠不會叫。
-
1:39 - 1:41但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擅於此事。
-
1:41 - 1:43通常我們都能猜得八九不離十,
-
1:43 - 1:45無論是社交或非社交領域,
-
1:45 - 1:47如果我們不太會猜,
-
1:47 - 1:50如果我們不能猜出碰到的新事件,
-
1:50 - 1:52我們就無法生存。
-
1:52 - 1:55事實上,赫茲利特後來在他的絕佳論文中
-
1:55 - 1:56承認了這點。
-
1:56 - 1:59他說:「沒有成見和慣例輔助,
-
1:59 - 2:01我就找不到穿越房間的路徑;
-
2:01 - 2:03不知道該如何融入各種環境,
-
2:03 - 2:08以及如何感受生命中的各種關係。」
-
2:08 - 2:09以偏見來說,
-
2:09 - 2:12有時候我們會把世界劃分為你我對立,
-
2:12 - 2:14劃分成內團體和外團體,
-
2:14 - 2:15偶爾我們這麼做的時候,
-
2:15 - 2:16會自知犯了點錯,
-
2:16 - 2:18而覺得有點難為情。
-
2:18 - 2:20但有時候我們卻引以為傲。
-
2:20 - 2:21我們勇於承認。
-
2:21 - 2:23我最愛的例子
-
2:23 - 2:25是觀眾提出的問題,
-
2:25 - 2:28場合是共和黨上次選舉前的辯論大會。
-
2:28 - 2:30(影片)安德森.庫珀:下一個問題,
-
2:30 - 2:34來自在場觀眾詢問對外援助,請說。
-
2:34 - 2:39女士:美國人當前在國內受苦,
-
2:39 - 2:43為什麼我們不斷對外援助,
-
2:43 - 2:44協助其它國家?
-
2:44 - 2:48我們自己也需要幫助啊!
-
2:48 - 2:50安德森:佩里州長,你怎麼看?
-
2:50 - 2:51(掌聲)
-
2:51 - 2:53里克.佩里:當然,我認為那…
-
2:53 - 2:55保羅:每一位在台上的候選人
-
2:55 - 2:57都同意她的前提,
-
2:57 - 2:58那就是身為美國人,
-
2:58 - 3:01我們應該更關心本國人,而非外國人。
-
3:01 - 3:05事實上,大家常被感覺支配,
-
3:05 - 3:08像是團結、忠誠、自尊、愛國心,
-
3:08 - 3:10這類對所屬國家或種族的情感。
-
3:10 - 3:13不論你的黨派為何,
許多人都以身為美國人為榮, -
3:13 - 3:15他們偏愛美國人勝於其它國家。
-
3:15 - 3:18其它國家的居民對自己國家
有同樣的感覺, -
3:18 - 3:21我們對種族淵源也有同樣感受。
-
3:21 - 3:22在座有些人可能會不認同。
-
3:22 - 3:24有些人可能四海為家,
-
3:24 - 3:27因此認為種族和國籍
-
3:27 - 3:29不應該有道德羈絆。
-
3:29 - 3:31但是即使你硬要說
-
3:31 - 3:33應該有某種影響力
-
3:33 - 3:37存在你和親友、熟人之間的內團體之中,
-
3:37 - 3:41你也在我們和他們之間做了區隔。
-
3:41 - 3:44這種區隔十分自然,
-
3:44 - 3:46通常也很合乎道德觀,但卻可能走樣,
-
3:46 - 3:49這就是偉大心理學家亨利.泰弗爾
-
3:49 - 3:51研究的一部分。
-
3:51 - 3:54泰弗爾在 1919 年生於波蘭,
-
3:54 - 3:56他為了唸大學前往法國,
-
3:56 - 3:58因為身為猶太人,他不能在波蘭唸大學,
-
3:58 - 4:01後來他加入法國軍隊,
-
4:01 - 4:02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
4:02 - 4:04他被逮捕,
-
4:04 - 4:05被關進戰俘營,
-
4:05 - 4:08對他來說那是段恐怖時期,
-
4:08 - 4:09因為如果有人發現他是猶太人,
-
4:09 - 4:11他就可能會被送進集中營,
-
4:11 - 4:13很可能會在裡頭喪命。
-
4:13 - 4:16其實戰爭結束後,他重獲自由,
-
4:16 - 4:18大部分的親友都死了。
-
4:18 - 4:20他開始參與各種活動,
-
4:20 - 4:22並協助戰時遺孤脫困。
-
4:22 - 4:24但他一直很有興趣
-
4:24 - 4:25專研偏見科學,
-
4:25 - 4:30因此當一份針對刻板印象的
知名英國獎學金開放申請時, -
4:30 - 4:31他提出申請後獲選,
-
4:31 - 4:33就開啟了這美好的職業生涯。
-
4:33 - 4:35讓他展開這份職業的原因是
-
4:35 - 4:38他頓悟到大多數人理解的
-
4:38 - 4:40猶太人大屠殺並不正確。
-
4:40 - 4:42那時候大多數人
-
4:42 - 4:44認為猶太人大屠殺
-
4:44 - 4:47象徵德國人的某種悲慘缺陷,
-
4:47 - 4:51基因汙點與獨裁人格。
-
4:51 - 4:53泰弗爾反駁這點。
-
4:53 - 4:56他說我們在猶太人大屠殺中見到的
-
4:56 - 5:00只是種正常心理歷程的誇大版,
-
5:00 - 5:01我們每個人都會有。
-
5:01 - 5:04為了深入探索,
他做了一系列經典研究, -
5:04 - 5:06針對英國青少年。
-
5:06 - 5:07在一份研究中,
-
5:07 - 5:10他問英國青少年各種問題,
-
5:10 - 5:12然後根據他們的答案說:
-
5:12 - 5:14「我看了你們的答案,根據你的答案,
-
5:14 - 5:16我認定你要嘛不是…」
-
5:16 - 5:17他告訴一半的人說:
-
5:17 - 5:20「你是康丁斯基的粉絲,
超愛康丁斯基的作品, -
5:20 - 5:23不然你就是克利的粉絲,
超愛他的作品。」 -
5:23 - 5:25其實這根本就是場騙局。
-
5:25 - 5:27他們的答案和康丁斯基或克利毫無關係,
-
5:27 - 5:30說不定連這兩位藝術家的名字也沒聽過。
-
5:30 - 5:33他只是任意將他們分類。
-
5:33 - 5:36但他發現,這樣的分類有意義,
-
5:36 - 5:39因此當他之後給受試者酬勞,
-
5:39 - 5:42他們會比較想把錢給和自己同類的人,
-
5:42 - 5:44不想給和自己不同類的人。
-
5:44 - 5:46更糟的是,他們其實特別喜歡
-
5:46 - 5:51突顯團體之間的差異。
-
5:51 - 5:53他們寧願把錢都給自己的團,
-
5:53 - 5:58只為了少給別團一點錢。
-
5:58 - 6:00這種偏見似乎在年幼時就會出現。
-
6:00 - 6:02我的妻子兼耶魯的同事凱倫.韋恩
-
6:02 - 6:04對嬰兒做了一系列研究,
-
6:04 - 6:07她讓嬰兒接觸玩偶,
-
6:07 - 6:09而每個玩偶都偏好某種食物。
-
6:09 - 6:11可能某個玩偶喜歡四季豆,
-
6:11 - 6:14另一個玩偶則喜歡全麥餅乾。
-
6:14 - 6:16他們測試嬰兒的食物喜好,
-
6:16 - 6:19嬰兒基本上都比較喜歡全麥餅乾。
-
6:19 - 6:23但問題是,這會影響嬰兒
對待玩偶的方式嗎? -
6:23 - 6:25答案是大有關聯。
-
6:25 - 6:26他們較喜歡的是
-
6:26 - 6:30和自己有同樣口味的玩偶,
-
6:30 - 6:32更糟的是,他們真的比較樂見
-
6:32 - 6:35同口味的玩偶處罰不同口味的玩偶。
-
6:35 - 6:38(笑聲)
-
6:38 - 6:41我們無時無刻會看到
這種內、外團體的心態。 -
6:41 - 6:45我們會看到意識型態不同的
團體間有政治衝突。 -
6:45 - 6:49我們在戰爭中看到極端的例子,
-
6:49 - 6:52外團體不只是得到較少好處,
-
6:52 - 6:54還會被眨得連人都不如,
-
6:54 - 6:58就像納粹人眼中的猶太人是害蟲、蝨子,
-
6:58 - 7:02或美國人眼中的日本人是卑鄙的老鼠。
-
7:02 - 7:05刻板印象也可能出差錯。
-
7:05 - 7:07通常刻板印象很理性和有用,
-
7:07 - 7:08但有時卻不合理,
-
7:08 - 7:10會提供錯誤答案,
-
7:10 - 7:11而某些時候
-
7:11 - 7:13則會引起違反道德的結果。
-
7:13 - 7:17最常被研究的例子是種族。
-
7:17 - 7:21在 2008 年大選前有項很吸引人的研究,
-
7:21 - 7:24社會心理學家檢視
-
7:24 - 7:27每一位候選人和美國的相關程度,
-
7:27 - 7:31如同對美國國旗的無意識聯想。
-
7:31 - 7:33其中一項研究比較了歐巴馬和麥肯,
-
7:33 - 7:38他們發現大家認為
麥肯比歐巴馬更像美國人, -
7:38 - 7:40而且大家聽到這件事也不太驚訝。
-
7:40 - 7:42麥肯被封為戰時英雄,
-
7:42 - 7:44很多人會直說
-
7:44 - 7:47他的故事比歐巴馬更符合美國形象。
-
7:47 - 7:49但他們也拿歐巴馬
-
7:49 - 7:51和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比較,
-
7:51 - 7:53結果發現大家也認為
-
7:53 - 7:56布萊爾比歐巴馬還像美國人,
-
7:56 - 7:58即使題目已經明白指出
-
7:58 - 8:01他根本不是美國人。
-
8:01 - 8:02但是想當然爾,他們都說
-
8:02 - 8:05問題出在他的膚色。
-
8:05 - 8:07這些刻板印象和偏見
-
8:07 - 8:09都會影響現實生活,
-
8:09 - 8:12無論事情是輕或重。
-
8:12 - 8:14最近一份報告中,
-
8:14 - 8:18研究員在拍賣網 eBay
刊登賣棒球卡的廣告。 -
8:18 - 8:20有些是白人的手持卡,
-
8:20 - 8:22有些則是黑人持卡。
-
8:22 - 8:23這些都是一樣的棒球卡。
-
8:23 - 8:24某些黑人拿的卡
-
8:24 - 8:27競標價格遠低於
-
8:27 - 8:29白人拿的卡。
-
8:29 - 8:31有份史丹佛的報告指出,
-
8:31 - 8:34心理學家探究
-
8:34 - 8:38白人被判謀殺罪的案件。
-
8:38 - 8:42結果出爐,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
8:42 - 8:44你極有可能被判死刑,
-
8:44 - 8:46如果你長得較像右邊這位,
-
8:46 - 8:48機率高於左邊這位,
-
8:48 - 8:50主要是因為
-
8:50 - 8:53右邊這位看來像典型黑人,
-
8:53 - 8:55較像非裔美國人,
-
8:55 - 8:57影響人們決定的顯然是這點,
-
8:57 - 8:59而非他做了什麼事。
-
8:59 - 9:01但知道了這件事,
-
9:01 - 9:02我們能如何抵抗?
-
9:02 - 9:04有幾種方法。
-
9:04 - 9:07其一是訴諸大眾的情感反應,
-
9:07 - 9:10訴諸大眾的同理心,
-
9:10 - 9:11我們通常透過故事來呈現。
-
9:11 - 9:14如果你是開明的家長,
-
9:14 - 9:16你想鼓勵孩子
-
9:16 - 9:18相信非傳統家庭的價值,
-
9:18 - 9:20你可能會給他這類的書。
【海瑟有兩個媽咪】 -
9:20 - 9:22如果你很保守,有不同的看法,
-
9:22 - 9:24你可能會給孩子這本書。
-
9:24 - 9:26(笑聲)
【媽呀!我床下有自由黨人!】 -
9:26 - 9:28但一般來說,
-
9:28 - 9:31故事能夠將無名人士變得舉足輕重,
-
9:31 - 9:36我們會在乎、看重某些人
-
9:36 - 9:38是因為他們在史上留名。
-
9:38 - 9:41因此傳說史達林提過:
-
9:41 - 9:42「一個人喪命是悲劇,
-
9:42 - 9:44一百萬人喪命則是統計數字。」
-
9:44 - 9:46泰瑞莎修女曾說:
-
9:46 - 9:47「如果放眼天下,我永遠不會行動。
-
9:47 - 9:50如果關注個人,我就會起身而行。」
-
9:50 - 9:52心理學家已探究此事。
-
9:52 - 9:53例如,某項研究中,
-
9:53 - 9:56受試者被告知危機事件的細節,
-
9:56 - 10:00看大家願意捐多少錢
-
10:00 - 10:02來解決這項危機。
-
10:02 - 10:04而另一組人則不會知道任何細節,
-
10:04 - 10:05但他們會得知
-
10:05 - 10:08受害者的姓名和長相,
-
10:08 - 10:11結果是這組人會捐得較多。
-
10:11 - 10:15對慈善團體來說,這不是秘密。
-
10:15 - 10:19他們比較不會塞一堆
資料和統計數字給大眾, -
10:19 - 10:22而是讓他們看見臉龐和真人。
-
10:22 - 10:26透過延伸對他人的同情心就有機會
-
10:26 - 10:30將愛心傳到受助者所屬的團體中。
-
10:30 - 10:33這位是哈里特.比徹.斯托。
-
10:33 - 10:35有個傳說是
-
10:35 - 10:39林肯總統在內戰期間邀請她進白宮,
-
10:39 - 10:41總統對她說:
-
10:41 - 10:43「你就是那位開啟這場大戰的小姐。」
-
10:43 - 10:45他指的是《湯姆叔叔的小屋》。
-
10:45 - 10:48這故事不是什麼人生大道理
-
10:48 - 10:51或神學故事,甚至稱不上文學,
-
10:51 - 10:53但這本書卻成功
-
10:53 - 10:58讓大眾對他們原本不懂的人感同身受,
-
10:58 - 11:01讓他們理解奴隸。
-
11:01 - 11:04成功促成了重大的社會變遷。
-
11:04 - 11:09看看最近數十年的美國,
-
11:09 - 11:13有證據顯示,
像《天才老爹》這種節目 -
11:13 - 11:15徹底改變美國人對非裔美國人的態度,
-
11:15 - 11:18而像《威爾與格蕾絲》
和《摩登家庭》這類的節目 -
11:18 - 11:20則改變了美國人
-
11:20 - 11:21對男同志與女性的態度。
-
11:21 - 11:23若說美國的道德觀念變遷
-
11:23 - 11:26歸功於情境喜劇
-
11:26 - 11:29一點也不誇張。
-
11:29 - 11:30但並不全和情感有關,
-
11:30 - 11:34最後,我想談訴諸理智的力量。
-
11:34 - 11:36在一本好書
-
11:36 - 11:37《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
-
11:37 - 11:39史迪芬.平克提到,
-
11:39 - 11:42《舊約聖經》說愛鄰舍如同自己,
-
11:42 - 11:45《新約聖經》說愛敵人如同自己,
-
11:45 - 11:47但我兩者都不愛,也不是這麼說,
-
11:47 - 11:49至少我不會想殺他們。
-
11:49 - 11:51我自知對他們有責任,
-
11:51 - 11:53但我對他們的道德情感
-
11:53 - 11:56與我應該怎麼對待他們的道德信念,
-
11:56 - 11:58並非基於愛。
-
11:58 - 12:00而是因為我了解人權,
-
12:00 - 12:02相信對他們而言,生命有價值,
-
12:02 - 12:04如同我的生命也有價值,
-
12:04 - 12:06為了支持這個論點,
-
12:06 - 12:08他提到亞當.斯密說的故事,
-
12:08 - 12:10我也想分享這個故事,
-
12:10 - 12:13不過我會稍微修改成現代版本。
-
12:13 - 12:15亞當.斯密請你想像
-
12:15 - 12:17有數千人死亡,
-
12:17 - 12:19並想像這數千人
-
12:19 - 12:21在你不熟悉的國度,
-
12:21 - 12:25可能是中國、印度,
或是非洲的某個國家。 -
12:25 - 12:27斯密問,你會有什麼反應?
-
12:27 - 12:29你可能會說,好慘啊,
-
12:29 - 12:31接著就繼續過生活。
-
12:31 - 12:33如果你上網看紐約時報之類的網站,
-
12:33 - 12:36會發現這種故事其實常發生,
-
12:36 - 12:38我們還是繼續過生活。
-
12:38 - 12:40但斯密請你再想像
-
12:40 - 12:44自己的小指頭明天會被切斷,
-
12:44 - 12:46他說這樣你就會很在意了。
-
12:46 - 12:48你大概會一夜無眠,
-
12:48 - 12:49只想著那件事。
-
12:49 - 12:51隨之而來的問題是:
-
12:51 - 12:53你會願意犧牲上千條人命
-
12:53 - 12:55來拯救自己的小指頭嗎?
-
12:55 - 12:58自己在腦袋裡回答這個問題,
-
12:58 - 13:01但斯密說,當然不願意,
-
13:01 - 13:02那種想法太恐怖了。
-
13:02 - 13:04因此針對那個問題
-
13:04 - 13:06斯密歸納:
-
13:06 - 13:08「當我們的被動想法總是
-
13:08 - 13:09極度可悲與自私時,
-
13:09 - 13:11我們的主動原則怎能
-
13:11 - 13:13時常表現得如此大方又高貴呢?」
-
13:13 - 13:15而斯密回應:
-
13:15 - 13:17「是因為理性、原則和意識
-
13:17 - 13:19召喚我們,
-
13:19 - 13:22用駭人口吻對非常冒失的自己說,
-
13:22 - 13:24不過是芸芸眾生的我們,
-
13:24 - 13:26可不比任何人還高尚。」
-
13:26 - 13:28最後一部分常被稱為
-
13:28 - 13:32公平原則。
-
13:32 - 13:36公平原則在世上所有的宗教中
-
13:36 - 13:38以各種不同版本的黃金法則顯現,
-
13:38 - 13:41也在世上所有的道德哲學中
-
13:41 - 13:42以各種方式呈現,
-
13:42 - 13:45但卻都有同樣的前提,
-
13:45 - 13:48即我們應該公正無私地衡量道德。
-
13:48 - 13:50這種觀點的最佳說法
-
13:50 - 13:53對我來說其實不是
以神學家或哲學家的身分, -
13:53 - 13:54而是以一種亨弗萊.鮑嘉
-
13:54 - 13:56在《北非諜影》中的說法。
-
13:56 - 13:58注意我要爆雷了,
-
13:58 - 14:02他告訴情人,為了大家好,
我們還是分手吧。 -
14:02 - 14:05我不會模仿他的腔調,他對她說:
-
14:05 - 14:07「三個小人物的問題
-
14:07 - 14:10在這瘋狂世界裡根本微不足道。」
-
14:10 - 14:14我們的理智可能會讓自己無視熱情。
-
14:14 - 14:15我們的理智可能會促使自己
-
14:15 - 14:17變得更有同理心,
-
14:17 - 14:19可能激勵我們寫本
《湯姆叔叔的小屋》之類的書, -
14:19 - 14:21或是讀本那樣的書,
-
14:21 - 14:23我們的理智可能激勵大家
-
14:23 - 14:25建立習俗、戒律或法令,
-
14:25 - 14:29限制自己不會衝動行事,
-
14:29 - 14:30身為理智的人類,
-
14:30 - 14:32我們自認應該受限。
-
14:32 - 14:34憲法即是如此。
-
14:34 - 14:37憲法是過去建立,
-
14:37 - 14:38並在當代運用,
-
14:38 - 14:39憲法明訂
-
14:39 - 14:42無論我們多想再次投票給
大受歡迎的總統, -
14:42 - 14:44讓他做第三任,
-
14:44 - 14:46不管美國白人多麼想
-
14:46 - 14:50恢復奴隸制度,我們都無能為力。
-
14:50 - 14:52我們已限制自己。
-
14:52 - 14:54我們也在其它方面限制自己。
-
14:54 - 14:57我們知道在談到要選擇某人
-
14:57 - 15:00任職、獲獎時,
-
15:00 - 15:03我們會輕易因他們的種族而有偏見,
-
15:03 - 15:05因他們的性別而有偏見,
-
15:05 - 15:07因他們的外貌而有偏見,
-
15:07 - 15:10有時我們會說:
「好吧,事情就該是這樣。」 -
15:10 - 15:12但有時候我們會說:「那錯了。」
-
15:12 - 15:14為了抵抗這件事,
-
15:14 - 15:16我們不只是要更努力,
-
15:16 - 15:19而是要開創某些情境,
-
15:19 - 15:22如此其它訊息來源就不會誤導我們,
-
15:22 - 15:24這也是為何許多管弦樂隊
-
15:24 - 15:26甄選樂手時要在幕後,
-
15:26 - 15:30這樣他們接收到的
就只會是重要的訊息。 -
15:30 - 15:33我認為成見與偏見
-
15:33 - 15:36闡明了人性根本的二元論。
-
15:36 - 15:39我們有直覺、本能、情感,
-
15:39 - 15:42而這些感受都會影響我們的評斷與行動,
-
15:42 - 15:44不論那是好是壞,
-
15:44 - 15:48但我們也都有理性深思熟慮的能力,
-
15:48 - 15:49聰明規畫的能力,
-
15:49 - 15:52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能以此
-
15:52 - 15:54刺激與培養我們的情緒,
-
15:54 - 15:57在其它情況下則阻止情緒爆發。
-
15:57 - 16:01也因此,理智幫助我們
建立更美好的世界。 -
16:01 - 16:03謝謝。
-
16:03 - 16:07(掌聲)
- Title:
- 偏見可能是好事?
- Speaker:
- 保羅.布倫
- Description:
-
大家常將偏見與成見看做是根深蒂固的無知。但身為心理學家的保羅.布倫試圖說明偏見通常合乎自然與理性。他認為關鍵是要了解自己的偏見如何運作,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在偏見出錯時掌控它。
- Video Language:
- English
- Team:
closed TED
- Project:
- TEDTalks
- Duration:
- 16:23
![]() |
Coco Shen approv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 |
![]() |
Coco Shen accep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 |
![]() |
Coco S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 |
![]() |
Coco S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 |
![]() |
Coco Shen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 |
![]() |
Marssi Draw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 |
![]() |
Marssi Draw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 |
![]() |
Marssi Draw ed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for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