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Dan Ariely 談論我們受干擾的道德準則

  • 0:01 - 0:03
    今日我想要稍微談論
  • 0:03 - 0:06
    那些預知的非理性
  • 0:06 - 0:10
    我對非理性的行為態度產生興趣
  • 0:10 - 0:13
    從很多年以前開始,在一個醫院裏
  • 0:13 - 0:17
    當時我嚴重燒傷
  • 0:17 - 0:20
    如果你在醫院裏待了很長時間
  • 0:20 - 0:23
    你將會看見許多不同類型的荒謬
  • 0:23 - 0:28
    在醫院的燒燙傷部門讓我最難以接受的荒謬
  • 0:28 - 0:32
    發生在護士為我拆除繃帶的時候
  • 0:33 - 0:35
    每個人應該都有使用OK繃的經驗
  • 0:35 - 0:38
    你也應該想過怎樣撕掉才是最好的
  • 0:38 - 0:42
    你是瞬間撕開 - 時間短但很痛
  • 0:42 - 0:44
    還是慢慢地把它撕掉
  • 0:44 - 0:48
    雖然時間長,但感覺不這麼痛
  • 0:48 - 0:51
    哪一種才是比較好的方式?
  • 0:51 - 0:55
    當時在我部門的護士認為一次快速的撕開才是正確的
  • 0:55 - 0:58
    她們緊抓,然後撕開
  • 0:58 - 1:00
    然後再緊抓,再撕開
  • 1:00 - 1:04
    當時我身體有百分之七十的燒傷,整個過程要一個小時
  • 1:04 - 1:07
    你可以想像
  • 1:07 - 1:11
    我非常痛恨撕開繃帶 極端痛苦的那刻
  • 1:11 - 1:13
    我努力地想和她們講理
  • 1:13 - 1:14
    “我們不能試試其他方法嗎?
  • 1:14 - 1:16
    我們不能花長一點的時間
  • 1:16 - 1:21
    或許兩個小時 - 讓痛苦不要這麼強烈?"
  • 1:21 - 1:23
    護士告訴我兩件事
  • 1:23 - 1:27
    她們告訴我她們知道什麼對患者是最好的
  • 1:27 - 1:30
    她們知道如何減低我的痛苦
  • 1:30 - 1:33
    並且患者這個詞的意思
  • 1:33 - 1:35
    不包括”提出建議”或“嘗試干涉”
  • 1:35 - 1:38
    不只在希伯來文是如此
  • 1:38 - 1:41
    幾乎我目前遇見的所有語言都是如此
  • 1:41 - 1:45
    於是我無能為力
  • 1:45 - 1:48
    她們繼續她們的方法
  • 1:48 - 1:50
    三年後,當我離開醫院時
  • 1:50 - 1:53
    我開始在大學做研究
  • 1:53 - 1:56
    我在學校裏學的最有趣的事情是
  • 1:56 - 1:58
    “實驗法”的存在
  • 1:58 - 2:02
    你可以靠複製經驗 來嘗試找出解答
  • 2:02 - 2:06
    抽象地說,你可以試著檢驗你的問題
  • 2:06 - 2:08
    以嘗試瞭解這個世界上的事情
  • 2:08 - 2:10
    於是我就這麼做了
  • 2:10 - 2:11
    我仍然對
  • 2:11 - 2:13
    如何撕開患者身上的繃帶這個問題很有興趣
  • 2:13 - 2:16
    剛開始我沒有什麼資金
  • 2:16 - 2:20
    我去五金行買了一個木匠用的老虎鉗
  • 2:20 - 2:24
    我把那些來到實驗室的人的手指放到裏面
  • 2:24 - 2:26
    然後“嘎吱”一下
  • 2:26 - 2:28
    (笑聲)
  • 2:28 - 2:31
    我會用較長的時間或較短的時間擠壓
  • 2:31 - 2:33
    那些較為嚴重的痛 和較輕微的痛
  • 2:33 - 2:37
    有休息的 和沒有休息的 - 許多不同種類的痛
  • 2:37 - 2:39
    當我結束傷害他們的時候,我會問
  • 2:39 - 2:41
    這樣有多痛?那樣又有多痛?
  • 2:41 - 2:43
    如果你可以從中選擇一種的話
  • 2:43 - 2:45
    你會選擇哪一種?
  • 2:45 - 2:48
    (笑聲)
  • 2:48 - 2:51
    我這麼做了一陣子
  • 2:51 - 2:53
    (笑聲)
  • 2:53 - 2:57
    就像所有優秀的學術研究一樣,我有更多資金
  • 2:57 - 2:59
    我開始加入聲波,電擊
  • 2:59 - 3:04
    我甚至製作了一件“疼痛服”讓人們能感受到更多痛楚
  • 3:04 - 3:08
    但在研究結束後
  • 3:08 - 3:11
    我發覺護士們是錯的
  • 3:11 - 3:14
    雖然她們都是善良的人
  • 3:14 - 3:16
    經驗豐富,但就算如此
  • 3:16 - 3:20
    她們的觀念仍然是錯誤的
  • 3:20 - 3:23
    因為在我們測量痛楚時
  • 3:23 - 3:25
    我們並沒有考慮到延續性
  • 3:25 - 3:29
    如果把時間拉長
  • 3:29 - 3:31
    我的痛楚就會減低
  • 3:31 - 3:34
    最好的方法是從最痛的臉部開始
  • 3:34 - 3:36
    再逐漸地往腿部下移
  • 3:36 - 3:39
    讓我有一種逐漸減緩的感覺
  • 3:39 - 3:40
    這樣也能減低我的痛苦
  • 3:40 - 3:42
    如果我可以在過程中稍作休息
  • 3:42 - 3:44
    讓我有一些時間從痛楚中恢復
  • 3:44 - 3:46
    這所有的方法都能改善我當時的情況
  • 3:46 - 3:49
    但這些護士卻毫無所悉
  • 3:49 - 3:50
    從那時我開始想
  • 3:50 - 3:53
    這些護士是全世界唯一有這種錯誤認知的人
  • 3:53 - 3:56
    在這件特別的事情上,還是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現象?
  • 3:56 - 3:58
    於是我發現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 3:58 - 4:01
    我們時常犯下這樣的錯誤
  • 4:01 - 4:06
    在這裏我想以作弊作為例子
  • 4:06 - 4:09
    來討論這些非理性
  • 4:09 - 4:11
    我選擇作弊的原因是因為它很有趣
  • 4:11 - 4:13
    也因為它也為我們現在股市的現狀
  • 4:13 - 4:16
    提供了一些線索
  • 4:16 - 4:19
    我對作弊的興趣從
  • 4:19 - 4:21
    美國安隆公司突然爆發醜聞開始
  • 4:21 - 4:24
    我開始思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 4:24 - 4:25
    難道這是來自一些
  • 4:25 - 4:28
    害群之馬才能犯下的例子
  • 4:28 - 4:30
    還是一種地方性的現象
  • 4:30 - 4:34
    許多人都抱持著這樣的態度?
  • 4:34 - 4:38
    於是,我們決定故技重施,進行一些簡單的試驗
  • 4:38 - 4:39
    我們是這樣做的
  • 4:39 - 4:42
    如果你參加了這個實驗,我會給你一張紙
  • 4:42 - 4:46
    上面有二十個人人能解決的簡單數學問題
  • 4:46 - 4:48
    但我不會給你足夠的時間
  • 4:48 - 4:50
    當五分鐘到了以後,我會說
  • 4:50 - 4:53
    “把紙交給我,答對一題我就給你一塊錢。”
  • 4:53 - 4:57
    人們這麼做了。我付他們四塊
  • 4:57 - 4:59
    平均來說,人可以解決四個問題
  • 4:59 - 5:02
    我嘗試引誘其中一些人作弊
  • 5:02 - 5:03
    我會給他們一張紙
  • 5:03 - 5:05
    五分鐘到了以後,我會說
  • 5:05 - 5:06
    “請將那張紙撕碎
  • 5:06 - 5:09
    把碎片放在口袋或是背包裏,
  • 5:09 - 5:12
    然後告訴我你答對了幾題。”
  • 5:12 - 5:15
    平均突然從四題變成了七題
  • 5:15 - 5:20
    不是有幾個害群之馬 --
  • 5:20 - 5:23
    換句話說,一小群人作很大的弊
  • 5:23 - 5:26
    而是一大群人作一些小弊
  • 5:26 - 5:29
    在經濟學理論上
  • 5:29 - 5:32
    作弊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成本效益分析
  • 5:32 - 5:34
    被抓到的可能性有多高?
  • 5:34 - 5:37
    我作弊的好處有多少?
  • 5:37 - 5:39
    被抓到會有怎樣的懲罰?
  • 5:39 - 5:41
    你衡量這些選項
  • 5:41 - 5:43
    一個簡單的成本效益分析
  • 5:43 - 5:46
    然後決定是否值得犯下罪行
  • 5:46 - 5:48
    我們對此進行一些測驗
  • 5:48 - 5:52
    我們開始給他們不同數目的金錢
  • 5:52 - 5:53
    他們所能偷竊的數目
  • 5:53 - 5:56
    我們給他們十分錢,五十分
  • 5:56 - 5:59
    一塊錢,五塊錢,到十塊錢一個問題
  • 5:59 - 6:03
    你預估當桌上的錢增多時
  • 6:03 - 6:06
    人們也更願意作弊。但事實上卻不是
  • 6:06 - 6:09
    仍有許多人為了很少的金錢作弊
  • 6:09 - 6:12
    那難道是被抓到的可能性嗎?
  • 6:12 - 6:14
    有些人只撕了半張紙
  • 6:14 - 6:15
    還有些證據留下
  • 6:15 - 6:17
    有些人撕碎了整張紙
  • 6:17 - 6:20
    有些人徹底撕碎了全部,走出房間
  • 6:20 - 6:23
    然後從放有超過百元美金的碗裏拿走錢
  • 6:23 - 6:26
    你會預估當被抓的可能性降低
  • 6:26 - 6:29
    人們作弊的幾率便會提升,但卻不是如此
  • 6:29 - 6:32
    又一次地,許多人作了一些小弊
  • 6:32 - 6:35
    人們並沒被這些經濟學所說的誘因影響
  • 6:35 - 6:36
    我們想“如果這些符合經濟學邏輯的解答
  • 6:36 - 6:41
    這些原因,對人們不造成影響
  • 6:41 - 6:44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 6:44 - 6:47
    於是我們想,或許有兩種力量
  • 6:47 - 6:49
    一方面,我們都有自省的能力
  • 6:49 - 6:52
    都希望對自己感覺良好,所以我們不想作弊
  • 6:52 - 6:54
    另一方面,我們作一點小弊
  • 6:54 - 6:56
    在還能對自己感覺良好的範圍裏
  • 6:56 - 6:57
    所以或許
  • 6:57 - 6:59
    我們心中有一種不能跨越的尺度
  • 6:59 - 7:03
    但我們仍然能從一些小奸小惡中獲利
  • 7:03 - 7:06
    只要不要讓我們自己感到不齒
  • 7:06 - 7:09
    我們說這叫“自我蒙混因素”
  • 7:10 - 7:14
    但我們該如何測試自我蒙混因素呢?
  • 7:14 - 7:18
    剛開始我們說,我們該怎麼做來降低蒙混因素呢?
  • 7:18 - 7:20
    當人們進入實驗室時,我們說
  • 7:20 - 7:22
    “今日我們要給你兩個任務。”
  • 7:22 - 7:23
    第一,我們問其中一半的人
  • 7:23 - 7:25
    回想十本他們在高中所看過的書
  • 7:25 - 7:28
    或是回憶聖經中的十誡
  • 7:28 - 7:30
    然後我們嘗試讓他們作弊。
  • 7:30 - 7:33
    我們發覺那些嘗試回想十誡的人
  • 7:33 - 7:35
    雖然在我們的標本中沒有任何人能完整背誦出十誡
  • 7:36 - 7:40
    但那些嘗試回想聖經十誡的人
  • 7:40 - 7:43
    面對作弊的可能性,卻沒有作弊
  • 7:43 - 7:45
    那並不代表對宗教信仰比較虔誠的人
  • 7:45 - 7:46
    那些能背誦出較多十誡的人,比較少作弊
  • 7:46 - 7:48
    或那些對宗教信仰比較不虔誠的人
  • 7:48 - 7:49
    那些無法回憶出任何一誡的人
  • 7:49 - 7:51
    比較會作弊
  • 7:51 - 7:55
    在人們嘗試回想十誡的那一刻
  • 7:55 - 7:56
    他們便不作弊了
  • 7:56 - 7:58
    事實上,就算我們讓那些自稱是無神論的人
  • 7:58 - 8:02
    把手放在聖經上發誓,然後再給他們作弊的機會
  • 8:02 - 8:04
    他們也仍然沒有作弊
  • 8:06 - 8:08
    要把聖經十誡帶進教育系統裏
  • 8:08 - 8:10
    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我們說
  • 8:10 - 8:12
    “不然我們讓人們在榮譽行為準則上簽名吧?”
  • 8:12 - 8:14
    於是,我們讓他們簽名,
  • 8:14 - 8:18
    “我認知這份簡短調查遵行麻省理工學院的榮譽準則”
  • 8:18 - 8:21
    然後把它撕碎。沒有任何人作弊
  • 8:21 - 8:22
    這真是非常有趣
  • 8:22 - 8:24
    因為麻省理工學院根本沒有任何榮譽準則
  • 8:24 - 8:29
    (笑聲)
  • 8:29 - 8:33
    這是有關降低蒙混因素的
  • 8:33 - 8:36
    又如何提高蒙混因素呢?
  • 8:36 - 8:38
    第一個實驗中 我在麻省理工學院遊走
  • 8:38 - 8:41
    我把半打可樂放進不同的冰箱中
  • 8:41 - 8:43
    都是些給大學生的普通冰箱
  • 8:43 - 8:46
    然後再回去測量我們所說的
  • 8:46 - 8:50
    可樂的人生週期 - 它們能在冰箱裏留多久?
  • 8:50 - 8:53
    你可以想像那並沒有多久。人們拿走它們。
  • 8:53 - 8:57
    相對的,我把一個裝著六章一塊錢美金鈔票的盤子
  • 8:57 - 9:00
    放進那些同樣的冰箱
  • 9:00 - 9:01
    沒有任何一張美金被拿走
  • 9:01 - 9:04
    這大概不是一個好的社會科學實驗
  • 9:04 - 9:07
    為了改善我再做了一次一樣的實驗
  • 9:07 - 9:09
    就像我和諸位形容的一樣
  • 9:09 - 9:12
    三分之一的人把試驗紙交會給我們
  • 9:12 - 9:15
    三分之一的人把紙撕碎
  • 9:15 - 9:16
    他們跟我們說
  • 9:16 - 9:19
    “先生,我解決了幾個問題,給我幾塊錢。”
  • 9:19 - 9:22
    三分之一的人,在他們把紙撕碎以後
  • 9:22 - 9:24
    他們跟我們說
  • 9:24 - 9:30
    “先生,我解決了幾個問題,給我幾個代幣。”
  • 9:30 - 9:33
    我們沒有付他們現金,而是一些其他的代替品
  • 9:33 - 9:36
    他們拿著這些代替品,走到十二英尺遠的旁邊
  • 9:36 - 9:38
    再把代替品換成現金
  • 9:38 - 9:40
    試著想想以下的假設狀況
  • 9:40 - 9:43
    從公司拿一支鉛筆
  • 9:43 - 9:45
    或是從公司錢櫃裏拿走十分錢
  • 9:45 - 9:47
    哪一種感覺比較差?
  • 9:47 - 9:50
    這些事給人的感覺差異很大
  • 9:50 - 9:53
    把現金移動到稍為遠一點的地方,改拿代幣
  • 9:53 - 9:56
    能不能造成什麼差異?
  • 9:56 - 9:58
    我們實驗物件的作弊情況提高了兩倍
  • 9:58 - 10:00
    稍後我會告訴你
  • 10:00 - 10:02
    這些例子和股市有什麼關聯
  • 10:03 - 10:07
    但這仍然無法解決我對安隆公司的疑問
  • 10:07 - 10:10
    因為在安隆,還有一個社會性的元素
  • 10:10 - 10:11
    人們眼見其他人的作為
  • 10:11 - 10:13
    事實上,每天我們看新聞
  • 10:13 - 10:15
    都能看到人們作弊欺騙的例子
  • 10:15 - 10:18
    這怎麼影響我們?
  • 10:18 - 10:19
    所以,我們又做了另一個實驗
  • 10:19 - 10:22
    我們召來一大群學生來參加實驗
  • 10:22 - 10:23
    我們先付他們錢
  • 10:23 - 10:26
    所以每個人都先拿到裝著實驗回饋的信封
  • 10:26 - 10:28
    在結束時,我們請他們
  • 10:28 - 10:32
    把沒有賺到的錢還給我們
  • 10:32 - 10:33
    同樣的事情發生了
  • 10:33 - 10:35
    當我們給人們作弊的機會,他們作弊了
  • 10:35 - 10:38
    他們只作了一點小弊,但都一樣
  • 10:38 - 10:41
    但這次我們請來一位學生演員
  • 10:41 - 10:45
    這個學生演員在三十秒後站起來,說
  • 10:45 - 10:48
    “我解開所有題目了,現在呢?”
  • 10:48 - 10:52
    實驗者則回答”如果你做完所有題目了,就回去吧。“
  • 10:52 - 10:53
    就這樣。任務結束了。
  • 10:53 - 10:57
    所以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學生 - 一個演員
  • 10:57 - 10:59
    在這組人中
  • 10:59 - 11:01
    沒有人知道他是個演員
  • 11:01 - 11:05
    只知道他明目張膽的作弊
  • 11:05 - 11:08
    這會對在場的其他人有什麼影響?
  • 11:08 - 11:11
    他們會作更多的弊,或是相反?
  • 11:11 - 11:13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 11:13 - 11:17
    結果是,那取決於他們身上穿的衣服
  • 11:17 - 11:19
    因為
  • 11:19 - 11:22
    我們在卡內基梅隆和匹茲堡大學進行這次實驗
  • 11:22 - 11:24
    在匹茲堡有兩家主要的大學
  • 11:24 - 11:27
    卡內基梅隆和匹茲堡大學
  • 11:27 - 11:29
    而我們的實驗物件
  • 11:29 - 11:31
    都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學生
  • 11:31 - 11:35
    當站起來的演員穿著卡內基梅隆的衣服
  • 11:35 - 11:37
    他其實也是個卡內基梅隆的學生
  • 11:37 - 11:41
    也就是說他是團隊中的一員,作弊的情況增加了
  • 11:41 - 11:45
    但當他穿著一件匹茲堡大學的外衣時
  • 11:45 - 11:47
    作弊的情況便減少了
  • 11:47 - 11:50
    (笑聲)
  • 11:50 - 11:53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記住
  • 11:53 - 11:55
    在這個學生站起來的那一刻
  • 11:55 - 11:58
    他對在場所有人證明作弊是可行的
  • 11:58 - 12:00
    因為實驗者說
  • 12:00 - 12:02
    ”你做完所有題目了,回去吧。“他們就帶著錢回去了
  • 12:02 - 12:05
    所以這和被抓到的幾率無關
  • 12:05 - 12:08
    而是一種作弊的典範
  • 12:08 - 12:11
    如果在我們的團隊中有人作弊,我們也看到他們作弊
  • 12:11 - 12:15
    我們便覺得那是適當的,身為一個團隊,有這一樣的態度
  • 12:15 - 12:17
    但如果是個外人,那些糟糕的人
  • 12:17 - 12:19
    不是說他們做題做的不好
  • 12:19 - 12:21
    而是那些我們不想被當成一丘之貉的人
  • 12:21 - 12:23
    那些其他學校的,其他團體的
  • 12:23 - 12:26
    突然人們的誠實和警覺性都提高了
  • 12:26 - 12:28
    有點類似之前的聖經十誡實驗
  • 12:28 - 12:32
    作弊的情況更加降低了。
  • 12:32 - 12:36
    所以,我們究竟從這些實驗中學到了什麼?
  • 12:36 - 12:39
    我們知道許多人都會作弊
  • 12:39 - 12:42
    他們作一點點小弊
  • 12:42 - 12:46
    當我們喚起人們的道德感,作弊的情況減少
  • 12:46 - 12:49
    當我們提高和作弊之中的距離
  • 12:49 - 12:53
    像是現金,作弊的情況便提高
  • 12:53 - 12:55
    當我們看到身邊的人作弊
  • 12:55 - 12:59
    尤其是我們的同儕,作弊的情況便提高
  • 12:59 - 13:02
    當我們想到股市的時候
  • 13:02 - 13:03
    想到現在發生的事情
  • 13:03 - 13:06
    當你創造了這個環境
  • 13:06 - 13:08
    你付他們很多的錢
  • 13:08 - 13:11
    扭曲了他們對現實的看法?
  • 13:11 - 13:14
    他們能不這麼看嗎?
  • 13:14 - 13:15
    當然他們會這樣做。
  • 13:15 - 13:16
    當你又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 13:16 - 13:18
    像是用一些東西代替現金?
  • 13:18 - 13:21
    你叫他們股票,或是選擇權,衍生商品
  • 13:21 - 13:22
    按揭證券
  • 13:22 - 13:25
    有沒有可能因為這些東西聽來遙遠
  • 13:25 - 13:27
    它不只是一個幾秒外的代幣
  • 13:27 - 13:29
    而是離現金有一段距離的象徵物
  • 13:29 - 13:33
    冠以更長的時間 - 人們是否會更容易作弊?
  • 13:33 - 13:35
    在今日的社會環境中,人們看到他人的行為時
  • 13:35 - 13:38
    又會有什麼影響和反應?
  • 13:38 - 13:42
    這全都是一些很不好的因素和影響
  • 13:42 - 13:44
    在今日的股市中
  • 13:44 - 13:47
    我想泛泛地談一些
  • 13:47 - 13:50
    有關行為經濟學的事
  • 13:50 - 13:54
    在人生中我們有許多直覺
  • 13:54 - 13:57
    卻有許多是錯誤的
  • 13:57 - 14:00
    問題是,我們該去檢視這些直覺嗎?
  • 14:00 - 14:02
    我們可以思考我們該如何去檢視這些直覺
  • 14:02 - 14:04
    從我們的私生活,我們的公事
  • 14:04 - 14:07
    特別是制定政策的時候
  • 14:07 - 14:10
    當我們想到一些像“一個都不能少”這種教育政策
  • 14:10 - 14:13
    當你開發一些新的股票市場,當你制定一些新的政策
  • 14:13 - 14:16
    稅法,健康保險等
  • 14:16 - 14:18
    檢測直覺是非常困難的
  • 14:18 - 14:20
    這是在我回去和這些護士談話時
  • 14:20 - 14:22
    學到的一個教訓。
  • 14:22 - 14:24
    我回到當初的醫院
  • 14:24 - 14:27
    告訴他們對於撕開繃帶方法的新發現
  • 14:27 - 14:29
    我學到兩件有趣的事
  • 14:29 - 14:31
    一是我最喜歡的護士,Ettie
  • 14:31 - 14:35
    告訴我我並沒有考慮到她的痛苦
  • 14:35 - 14:37
    她說“當然,那對你來說很痛苦
  • 14:37 - 14:39
    但想想身為護士的我
  • 14:39 - 14:41
    要從一個我喜歡的人身上撕開這些繃帶
  • 14:41 - 14:44
    並且要長期不斷地重複這個動作
  • 14:44 - 14:47
    我也不想為自己帶來這麼大的折磨,那也並不好受。”
  • 14:47 - 14:52
    她說,或許對她來說如此困難是因為
  • 14:52 - 14:55
    這實在非常有趣,因為她說
  • 14:55 - 15:00
    “我不覺得你的直覺是對的
  • 15:00 - 15:01
    我覺得我的直覺才是對的。”
  • 15:01 - 15:03
    所以,當想到我們的那些直覺時
  • 15:03 - 15:07
    要相信自己的直覺是錯誤的是非常困難的。
  • 15:07 - 15:10
    她說,正因為我認為我的直覺是對的
  • 15:10 - 15:12
    她也認為她的直覺是正確的
  • 15:12 - 15:17
    她很難接受這樣去做一個艱難的實驗
  • 15:17 - 15:19
    來證明她是對或錯。
  • 15:19 - 15:23
    但事實上,這正是我們每日面對的狀況
  • 15:23 - 15:26
    對許多事我們都有很強的直覺
  • 15:26 - 15:29
    我們自己的能力,經濟運作的方式
  • 15:29 - 15:31
    我們應該付給學校老師多少薪水
  • 15:31 - 15:34
    但在我們真正開始去檢測這些直覺前
  • 15:34 - 15:36
    我們都不會有什麼進步
  • 15:36 - 15:38
    只要想想如果那些護士能檢測自己的直覺
  • 15:38 - 15:40
    我的人生會有多大的改善
  • 15:40 - 15:41
    每件事又會有多大的改善
  • 15:41 - 15:46
    如果我們能開始有系統性地測驗我們的直覺
  • 15:46 - 15:48
    非常謝謝各位。
Title:
Dan Ariely 談論我們受干擾的道德準則
Speaker:
Dan Ariely
Description:

行為經濟學家 Dan Ariely 研究那些影響我們道德準則的元素:有時候我們允許自己偷竊及欺騙的原因。在難以捉摸的影響下,我們的荒謬竟是可預知的。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6:03
Coco Shen added a transl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